搜虎网手机版

重庆金融业全力以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普惠金融惠民性感知显著增强

2023-11-14 14:01:58 來源: 搜虎网 作者:搜虎网

  

一、全力以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普惠金融惠及百姓的感受明显增强。 深入开展普惠金融“首贷培育”行动,实施一系列金融直接准入专项工程,向市场主体注入更多金融资源。 首先,信贷可获得性显着改善,成本趋于合理。 截至2023年9月末,重庆市中资商业银行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不含票据融资业务)余额5345亿元,较年初增长16.38%,增幅10.01%较年初各项贷款增速高出几个百分点。 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较五年前翻一番,各项贷款增速连续五年不低于。 贷款余额户80万户,比年初增加14万户,提前完成全年信贷计划。 新发放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4.72%,比年初下降0.35个百分点。 涉农贷款余额8435亿元,是十年前的三倍。 各项贷款增速连续十年不低于,加权平均利率下降至4.7%。 二是信贷结构不断优化,风险总体可控。 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无还本续贷比例持续上升。 截至2023年9月末,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中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未还本续展贷款占比分别为20.22%、46.54%、21.63%,同比增长较年初分别提高2.73、2.01、2.05个百分点。 普惠性小微企业不良贷款率为1.82%,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重庆监管局每季度开展群众感受抽样调查,向民营企业、小微企业发放金融服务调查问卷,了解市场对金融服务的感受,追踪各项措施的实施效果。救济政策。 2022年以来,共回收问卷9789份。

普惠金融关键服务日趋完善。 加强“政府部门-监管部门-金融机构-市场主体”协调配合,拓展普惠金融广度和深度,针对特定领域、特定行业、特定对象形成差异化、精准化的金融服务和产品。 重庆监管局与税务部门推出的共享税务信息的“银税联动”信用贷款,系统性地减少了对抵押品的依赖。 在制造业领域,联合市级部门推出“33618数字金融服务系统”,梳理出43条产业链、30家产业集群企业全名单,实现上下游“链条分类”产业链的梳理和企业的“链条规划”。 推出服务业商业价值信用贷款。在科技创新金融领域,与重庆市科技局合作打造首单知识价值信用贷款,推出“科技创新金融”以企业研发能力为主要评价依据的“专特新贷”、“研发贷”、“知识产权贷”等贷款产品。在乡村振兴领域,我们将与重庆市农业和农村发展厅合作。农委研究培育提升高素质农民的金融支持措施,搭建从“新农”到“增农”的金融桥梁,借鉴脱贫小额信贷机制和经验推出“乡村振兴贷”,覆盖10万元至50万元产品组合;在民生金融领域,与重庆市政府联合打造普惠型商业补充医疗保险——“重庆御快险”医疗保险局. 2023年参保人数620.1万人,参保规模全国第二,理赔门槛全国最低,赔偿水平全国最高。

普惠金融数字化转型成效显着。 在“数字重庆”建设总体框架下,重庆监管局统筹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据资源整合、数字化工具组件研发、数字化应用场景建设。 建设综合金融服务网络——“金域网”,形成金融专题库,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开发上线数百个样板工厂,覆盖数十个领域多跨协作场景。 依托“一网、一库、一厂”打造的智慧金融数字化基地,推动普惠金融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一是“金域网”连接全市所有银行保险机构和19个行政部门,支撑政银保“数据共享+业务协同”,实现一网全覆盖、全支持。 二是整合金融、政务数据,实现多维度企业对标、批量企业画像、上下游企业连锁等功能,结合重庆“33618”现代制造业集群体系,构建“1+3”数字化金融综合服务体系,其中“1”是数字化服务体系,“3”是金融链长体系、金融顾问体系、金融专家库等配套三大机制。 三是建立网上融资平台。 与重庆市发改委共建的“信易贷·渝惠融”中小企业网上融资平台,开放了50多个市级部门的数据,实现了14大类信用信息的共享和开放。全市市场主体300万个。 自2022年3月上线以来,已吸引30万市场主体实名注册,实现融资授信33亿元,被评为“全国中小企业融资综合信用服务示范平台”。 辖内银行机构数字化理念大幅跃升,数字化场景建设加快。 截至2023年9月末,全市80%以上银行机构已在服务中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技术。

党建对普惠金融的引领作用更加凸显。 在全国率先打造“红金域”金融党建品牌,出台金融业党建高质量发展20条意见,探索创建江北嘴金融党建先行区,推动深度融合以高质量党建引领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是探索“政治引领”新理念,强化基层组织对普惠金融政治性、民本性的认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干部职工跨越业界要自觉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普惠金融工作的指示精神。 决策部署。 二是探索“中央地方协同”新机制,会同地方党政、104家银行保险机构共建江北嘴金融党建先行区,建立党建交流机制和联席会议体系,制定金融党建建设图纸,形成金融先锋队和服务小微企业、“三农”和特殊群体的三大学习阵地。 三是构建“三网融合”新格局,以党建为龙头、金融为纽带、电网为载体,统筹推进金融服务、社会基层治理“三网融合” 、风险合规管理、嵌入金融服务。 社区网格利用基层党建的“微循环”,畅通金融服务的“宏观循环”。 四是优化“人民金融”新体制。 实施“人民金融群众线”、“红岩先锋·金融雷锋”、“六个百·五先进”金融知识宣传等9大专项行动,深入乡镇、企业、社区、商圈、学校推动金融政策直达群众。

普惠金融激励机制更加完善。 金融机构普遍分类制定了普惠金融重点领域的战略或行动计划,服务理念发生根本性转变,并内化为信贷计划、基金价格、放权、考核激励、资源保障等具体措施,以及尽职调查和豁免。 “贷、愿贷、能贷、愿贷”机制初步建立。 一是深化尽职调查和豁免机制。 推广尽职调查豁免事项清单,细化尽职调查认定标准,优化豁免工作流程。 对于风险承受能力范围内的不良贷款,未发现员工存在违法违规行为的,可免责。 2023年1月至8月,辖区免除民营小微企业不良贷款近16亿,涉及员工6000余人。 二是建立制度评价机制。 实施普惠金融标准提升计划,建立小微金融服务“69+12+10”使命目标体系(69家机构、12项小微特色指标、10项“三农”特色指标)指标),加大信用贷款、中长期贷款发放力度,增强企业获得感,提高县域信贷资金适应性。 开展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和绿色金融监管评价评选先进单位,通过量化评分“以评价促改革”。 首批17家绿色金融机构联合公布并授牌,其中绿色金融事业部3家、绿色分行3家、绿色支行7家、绿色保险分公司4家。 2023年以来,对12家小微金融服务先进银行进行表彰,并对未完成授信进度的机构发出监管提醒和警示。

普惠金融发展的支撑机制更加完善。 一是形成市场主体“阶梯式”信用培育和风险分担体系。 强化政府融资担保体系,支持小微企业“首贷”,设立政府风险补偿基金,补偿乡村振兴贷款损失,取消信用等级提升后续贷担保要求,实现“保障户”“放心用户”转移。 针对农业风险保障难的问题,开展生猪期货价格保险试点,创新病死猪无害化处理与保险联动机制建设。 完善巨灾保险制度,提高农业经营主体抵御风险的能力,稳定生产经营预期。 二是打造金融体系与市场主体多元化链接渠道。 推动“走进千家企业提信心优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信用评级行动”、“个体工商户入户服务月”等活动。 依托跨部门共享、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分类整理创新型中小企业、中小微外贸企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名单。 为全市3.5万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240万个个体工商户提供政策、产品和服务。 三是打造惠企政策宣传矩阵。 提高普惠金融重点群体金融政策意识,消除政策认知差距。 在新媒体平台“余小金”公众号和金融机构官网、官方微信上设立惠企政策宣传栏目,制作“服务手册”“操作指南”等,整合金融机构产品和服务信息,发布产品和服务处理渠道,并进行实际案例解读。

二、努力开创重庆普惠金融发展新局面

面向未来,国家金监局重庆监管局将指导辖内金融机构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努力把握新时代普惠金融发展规律,深入把握要把普惠金融工作的政治性、民本性结合起来,把重庆市的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切实做好普惠金融大事,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服务。

深化数字化转型,提升服务效率。 扎实推进数字化转型,将数字化思维贯穿业务经营全链条,完善信用审核机制、信用评价模型、产业服务流程。 要抓住加快深化信用信息共享的有利时机,提升数据管理能力,加强自身数据能力建设,拓展融资服务场景。 确保业务运营、产品研发、风险管理、内部控制等关键环节的独立控制。 加强信息系统安全和算力建设,夯实数字化转型基础设施。

加强风险管理,确保可持续发展。 规范普惠金融业务管理,加强监管协作,健全风险防控和化解机制。 做好普惠金融资金质量和效果跟踪评估,防范监管套利带来的金融风险。 加强金融知识宣传,提高公众金融素养。 聚焦农民、新公民、小微企业主、个体工商户、低收入人群、老年人、残疾人等,帮助他们用好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

创新服务模式,满足多元化需求。 查找机制、产品、技术、流程等方面的不足,不断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流程,提高服务效率。 积极利用企业技术研发、专利创新、知识产权等信息扩大中长期贷款和信用贷款,构建专业的研究分析和服务机制。 树立“伙伴银行”概念,为小微企业、“三农”主体等提供信贷融资、结算、财务咨询、外汇对冲等综合金融服务,满足市场主体多样化需求。

加强党的领导,打造忠诚的金融队伍。 坚持政治强、能力强、作风强的标准,以思想筑魂、以专业筑基、以作风塑造工作,打造一支忠诚、廉洁的高素质专业金融干部队伍勇于担当,成就金融人才新高度。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廉洁金融文化,为普惠金融可持续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 文化和旅游部研究制定《国内旅游提升计划(2023—2025年)》

發佈評論:
  名字:   驗證碼:

  相关新闻
广告位
闽ICP备18009233号-1   Copyright ? 2017-2018   
Copyright ? 2017 搜虎网 www.xmsouhu.com 版权所有 搜虎网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