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09 15:05:37 來源: 搜虎网
监管层一直强调投资管理人要提升专业履约能力。 单从监管规则来看,目前基金管理人“一拖多”的做法并没有直接引发违规行为,但从实践来看,市场各方对此的接受度和体验确实存在较大差异。
“一拖多”多达23件
人才稀缺是主要原因
基金管理人的“一对多”方式通常是指单个基金管理人同时管理多个产品,也称为多基金管理。 早在2020年,有关部门就曾要求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公募基金数量原则上不得超过10只(完全按照相关指数构成投资的产品除外)。
据东方财富精选统计,截至12月8日,市场共有公募基金11397只(股份合计,下同),现任基金管理人3541名,每位基金管理人平均管理3.22只基金。 其中,管理10种以上产品的基金经理有199人,管理20种以上产品的有8人,最多的达到23只。
有机构透露,“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被动型指数基金数量与主动管理的基金数量计算系数不同”。 记者进一步梳理发现,在管理10只以上产品的基金管理人中,其管理的主动股票型基金数量最高达到8只; 管理20余只产品的基金管理人中,大部分产品为被动指数基金,仅有1人管理两只主动股票型基金和多只纯债型基金。
华北某大型公募机构产品部人士向《证券日报》记者坦言:“近年来,公募基金管理规模和产品数量迅速扩大,行业秉持严谨的监管态度。”和负责任的态度并没有降低对基金管理人的门槛和要求,因此,基金管理人的稀缺性凸显,但由于众多渠道和投资者对优质或明星基金管理人的过度追求,基金公司将出于销售原因更倾向于采取“一拖多”的策略,以达到最好的历史业绩和最多的卖点。”的基金经理管理多个产品。
拍拍网财富管理合伙人姚旭升也认为,人力资源相对短缺是基金管理人“一对多”现象的主要原因。 一些基金公司人才培养的速度跟不上新产品的发行速度。 他分析道:“部分基金公司人才培养机制存在缺陷,导致储备基金管理人数量不足; 同时,基金公司培养优秀的基金经理不仅需要大量的成本和资源投入,还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
在与受访机构的交流中,他们多次提醒记者,不要以“一刀切”的方式来对待基金经理“一拖多”的现象。 如果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产品类型完全按照相关指数的比例进行投资,并且基金公司也有相关的投资和交易系统支持,那么管理多个产品通常问题不大; 但对于采取主动管理策略的股票基金经理来说,“一拖多”需要谨慎对待。 此外,在上述原则要求实施前已“一拖多”的基金管理人,也应通过新旧基金划分等方式检查其遵守情况。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基金分析师孙桂平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如果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产品策略相同,且两者不存在明显矛盾,不会对基金造成明显影响。”如果所管理的产品的投资策略差异较大,虽然增加数量会增加规模,但会影响业绩,此时应在利益上减少所管理基金的数量和规模的投资者。”
业内人士则认为,相比之下,主动管理型基金的基金经理需要对行业和个股进行深入研究,消耗更多精力。 因此,如果“一拖多”,可能会出现不同基金持仓趋同的现象,也可能会出现题材、风格差异很大的多个产品的现象。
上述产品部人士认为:“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产品数量与管理规模呈正相关。 但如果基金公司根据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和过往投资情况,利用风控系统客观评估基金管理人的投资管理规模上限,那么基金管理人同时管理多个产品通常不会出现问题在其投资能力的上限之内。”
性能差异化明显
“一拖多”也有困难
在“一拖多”的情况下,部分基金经理管理的产品业绩似乎“走样”。
例如,一位同时管理近20只产品(包括灵活配置基金和债权混合型基金)的基金经理,虽然风格偏于保守,但其管理的产品业绩自上市以来就出现了整体回撤和分化。今年表现最差。 好的产品年内回撤率为3.27%,而业绩差的产品近一年回撤幅度超过-11%。
孙桂平表示:“当市场趋势到来时,一些基金公司往往会围绕明星基金经理过度发行新产品,以增加管理规模。从长远来看,当基金经理管理的不同类型产品过多时,就会适得其反。”容易导致业绩不达预期,投资者体验较差。
另据统计,上述199家基金管理人中,近一半管理的基金总规模超过200亿元,有的甚至管理总规模超过600亿元。 这意味着“一拖多”涉及众多基金经理。 作为基金公司的主力军。
华东地区一家中型公募机构前台工作人员告诉《证券日报》记者,通常基金公司的核心基金经理也兼任管理职务。 管理太多的产品会导致他们的精力无法覆盖他们管理的所有产品,然后用策略复制他们管理的产品。 但产品同质化是不可避免的。 如果遇到不负责任的基金公司或基金管理人,将部分产品交给助理基金经理管理,会降低投资者对产品的信任度和认可度,长期下去可能会导致行业评价体系不准确。跑步。
不过,一些资深基金经理也表达了“为难”。 他向《证券日报》记者透露:“基金管理人对于是否发行产品、发行多少产品、产品规模等没有绝对的发言权,这些事情更多属于基金公司的整体决策权,作为投资方和销售方共同决策,通常会考虑代销渠道的需求。”
行业:基金管理人应确保
有足够的能力履行职责
事实上,监管部门一直非常重视投资经理的专业表现。 2023年11月24日,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修订发布《证券期货经营机构投资管理人注册规则》,要求公司应保证基金管理人有足够的履职能力,合理配置公开募集资金。同一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基金。 产品数量确保与基金管理人的投资能力相匹配。
上述机构产品部人士透露:“目前,在基金产品注册申请阶段,申请材料中还需要注明基金管理人人均管理的产品数量。”
在加强监管和行业自律的同时,基金管理人应如何明确基金管理人的权利和责任,减少“一拖多”对基金管理人业绩的拖累? 随着基金数量和规模的增加,基金管理人如何确保充分履行职责? 成为市场讨论的焦点。
在上述产品部人士看来:“基金公司应不断检讨自身,不断完善投资制度和流程,定期对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和能力圈上限进行评估。”产品线的设置,根据基金管理人的风格和管理规模,按照上限进行布局,持续监测基金管理人的投资风格是否出现偏差,确保投资平稳运行,抓好投研团队培养,为行业提供更多优秀基金管理人。”
姚旭升建议采用“新旧”模式。 “一方面,通过聘请新人与明星基金经理共同管理,不仅可以加快公司内部人才的培养,还可以减轻明星基金经理的规模压力,让他们能够专注于工作”。 做好投资研究工作,提高投资能力。 另一方面,新人可以补充原有基金经理的能力圈,让投资风格更加多元化,让投资者更容易获得稳定回报。”
一位位居华东某行业“腰部”的公募基金营销部成员也持有同样的观点。 她介绍:“今年以来,不少头部公募机构的基金经理纷纷退出部分权益类产品,积极‘瘦身’管理规模。这被认为是行业的一大趋势,即‘去中心化’。” ——主演和强化投资研究体系进一步健全。
一些受访机构也对政策抱有更多期待。 华北某小型公募机构内部人士建议,政策层面可加强对基金管理人管理的产品数量、基金规模的监管,制定更明确的指导原则,推动透明度和责任,并确保投资决策的质量。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据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35亿辆,新注册登记汽车更是连续十年以每年超过20...
讯 www.yule.com.cn 法国当地时间5月18日,第77届戛纳电影节于首周末举办贾樟...
昨天,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重要成果,墓主人...
本周五,楼市迎来诸多利好,四项重磅政策同时出炉,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
了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10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分别发行了三期金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