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虎网手机版

(摘要)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2023-10-20 17:04:50 來源: 搜虎网 作者:搜虎网

  

[关键词]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 联系; 小路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育人,完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推进大中学校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和小学。” 目前,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的理论探讨和实践已初步取得成果。 一定程度上打破了不同学校阶段“各自为政”的教育壁垒。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正朝着有序推进、有效衔接的方向积极发展,着力建设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 政治课与教育体系有效对接,共同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衔接,促进各要素同频共振、有机联动,推动各学校阶段同向而行、同担使命。

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的有效衔接,是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重要要求。 它意味着大学、中学、小学的前后各期思想政治课是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 具体体现为: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核心要素逐步有序推进,促进各要素同频共振、有机联动,推动各学习阶段同向而行、共享使命。

_中小学衔接的课题_中小学衔接做法与经验

一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相衔接。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都是以学生的认知发展机制为基础的。 各学段思想政治课教育目标相继逐步拓展,形成了连贯、层次分明、内容丰富的教育目标体系。 2020年12月,中宣部、教育部印发的《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按照《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一体化建设要求》提出:“以学懂、领悟、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的课程主线,从政治认同、家国情怀、道德修养、法治意识、文化修养等方面提出明确要求,引导学生坚定“四个自信”,德智体美……艺术和劳动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在总体目标的指导下,充分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阶段性,将总体目标分解为动态的、连续的、连续的片段。 目标,许多细分的目标不是相互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相互联系的,这与相邻学校阶段的教育目标的衔接工作密不可分。 具体来说,小学与初中目标衔接,旨在通过情感升华启迪思想智慧,不断提高学生的政治认同、道德修养、法律观念、健全人格、责任意识; 初中与高中目标衔接,在夯实提高素养、素质的思想基础上,不断培养学生的政治认同、科学精神、法治意识、公众参与意识; 高中与大学目标衔接,注重在增强理论意识的同时产生理论思维,不断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 、增强使命责任。 总之,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逐步促进学生知识生成、思想成长、思想担当、责任担当,螺旋式地实现学生的情感升温、精神提振、素养提升、思维提升,充分展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大学、中学、小学的政治教育。 政治课循序渐进、持续育人。

二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衔接。 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内容包罗万象、丰富多彩,就像一串充满真理、力量和思想智慧的“珍珠链”。 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指出“系统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系统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法治教育、劳动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这无疑准确界定了思政课的内容体系。为了做好教学内容的衔接,小学和初中的教学内容从启蒙式教学转向体验式教学,并持续开展道德法制教育,积极加强生命安全健康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革命传统文化教育、国情教育等教学主题,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社会、国家; 初高中阶段教学内容由体验式教学转向常识性教学,逐步提炼总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成果和重大成就,积极对接经济社会、政治等重要教学领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道德情感、法治意识、责任意识。 高中和大学各个阶段​​的教学内容从常识教学过渡到理论教学,逐步加深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的掌握,逐步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本质。面向21世纪,系统地营造理论教学氛围。 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是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评价的衔接。 课程评价是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指挥棒”。 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完善立德树人实施机制,扭转教育评价不科学导向,坚决克服唯分数、唯晋升、唯文凭、唯论文、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评价的目的是识别和判断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是否符合要求。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和衔接的要求,打破“大家扫雪”的各学段相对独立的评价体系和相对单一的评价“唯分数、唯入学”等指标通过课程评价来观察学期评价的衔接和对接,从而反向强化和促进学期衔接工作。 从系统论角度看,思政课评价联动应充分发挥动态评价、过程评价、发展性评价的价值,运用课堂表现、作业测试、试卷考试、个人成长信息包,监控相邻学段互动、动态延伸的教学过程,记录学生思想政治素养、道德修养、法律素养、个人修养的发展变化以及所学知识的运用教学情境和现实世界中理解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所表现出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通过大中小学思政课程评价对接,诊断问题、鼓励整改、检验相邻学段衔接效果,为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注入持久动力。在大学、中学和小学。

_中小学衔接的课题_中小学衔接做法与经验

大中小学思政课的有效衔接,有利于构建连贯、螺旋、有序的学校思政课教育格局。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有效衔接是一项系统工程。 通过对思政课的目标、内容、评价等要素进行系统分析和综合考察,有助于建设联动式、螺旋式、递进式的学校。 思政课教育格局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一是有利于加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整合。 从学校思政课衔接工作来看,包括但不限于明确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要素的重点,探索思政课教学要素的结合点。相邻学段思想政治课的衔接,构建相邻学段思政课有效衔接的支点。 各个关键支点相互借鉴、相互影响,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形成连贯发展态势。 从宏观上看,思政课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打破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之间的教学壁垒。 不同的学术阶段相互独立、各有侧重点,但又相互联系、相互作用。 这就需要我们“向前看”和“向后看”,让不同学术阶段相互配合,形成联结力量,真正构建从小学到大学的联系。 上下贯通的思想政治课程体系。 从微观上看,思政课的有效衔接,有助于整合相邻学段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课程评价等分段设计。 通过对相邻学段思政课核心要素的科学认识和系统优化,促进思政课核心要素紧密结合、有机结合、高度融合,降低坡度和难度。理清学段衔接,尽量避免思政课目标和内容“脱节”。 评价中的“重复”和“留白”,从而形成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学序列的连续性、连贯性。 总之,通过有效的连接打通、融合,最终实现前后贯通。

二是有利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螺旋式上升。 统筹推进学校思政课有效衔接,即加强小学与初中衔接、初中与高中衔接、高中与大学衔接。 三个“接续区”的递进连接工作并不是一种单一元素、静态考虑的线性、简单的工作。 相反,它是一个纵横交错、动态延伸的“类似螺旋的曲线”的复杂问题。 学校思政课衔接工作要遵循人类认知发展规律,按照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认知逻辑,精准规划不同学习阶段的衔接点。 例如,小学和初中的衔接包括从感性启蒙到感性认识的转变,初中和高中的衔接包括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深化,高中和大学的衔接重点注重将理性认识提升为理论思维,从而引导学生从初中到高中逐步学习新知识、深入理解新知识。 思想,深刻掌握新能力,促进学生逐步、持续、全面发展。 可见,只有认真把握“接力棒区”这个近似螺旋曲线形的问题,清除学校赛段衔接中的难点和堵点,才能顺利跑好两校之间的“接力赛”。学校阶段并超越学校阶段。 连接“螺旋曲线”,实现学校思政课螺旋式、正向发展。

三是有利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有序推进。 学校思政课树立系统教育理念,促进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助力实现小学到初中、初中到高中的有序推进,以及高中到大学。 对接工作的重点是坚持不懈地“进”。 如果上一个和下一个没有联系,思想政治课就没有办法向上爬。 一方面,学校阶段之间的衔接必须把握各个阶段的差异性和特殊性,总结从小学到大学的教学要素,探索这些教学要素由易到难、由简单到复杂的呈现方式,并提供思路。适用于大学、初中和小学。 政治课程从低级到高级的有序推进提供了逻辑证据和必要性证明。 另一方面,学校阶段之间的衔接必须把握相邻阶段的共鸣点和融合点,跳出阶段的边界限制,从发展性、连续性、整体性的角度识别相邻学校阶段的教学要求和学生需求。看法。 只有这样,才能有序、有机地安排思想政治课教育教学,使思想政治课衔接工作跨度恰当、梯度合理,思想政治课教学才能顺利进行。政治课程可以层层推进,逐步深化。 综上所述,学校思想政治课教学是一个连贯的过程。 不同学校阶段承担不同的教学任务,但不同学校阶段不能独立运作。 相邻学校阶段要有效配合,整体推进,实现低水平学习。 第一阶段与高等教育阶段的有效衔接,形成思政课有序推进的动力。

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的路径选择

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程精准有效衔接,需要凝聚人力、物力因素合力,推进思政课程有效衔接师资队伍建设。在学校,健全学校思政课有效衔接机制,整合学校思政课。 有效连接课程资源,实现连接主体、连接机制、连接资源的“同频共振”,共建学校思政课程。

一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与师资队伍建设有效衔接。 学校思政课有效衔接的关键在于思政课教师。 不同学校阶段的思政课教师不仅要深刻把握学校阶段的教学任务,深入洞察学生的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生动的思政课教学,还要注重要“前瞻”“后顾”,加强交流研讨和集体备课,减少交叉学习教学的衔接阻力,实现交叉学习教学的自然过渡,提高思想和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大学、中学、小学的政治教学。 为了提高学科阶段之间的衔接效果,一方面要增强思政课教师的衔接意识。 长期以来,一些思想政治教师囿于繁重的教学科研任务,以及巨大的升学压力和考核压力,没有强烈的主观意识主动进行转型。学术阶段之间。 对此,思政课教师要站在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战略高度,消除自身工作任务与衔接职责的对立,明确衔接意识与衔接实践之间的差距,积极探索如何有效衔接大中小学思政课。 另一方面,加强不同学术层次思政教师之间的交流互动。 地方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要大力支持思想政治教师跨学段开展集体备课、交流培训、集中讨论等相关活动,集体研讨思想政治课的知识要点、教学难点和盲点。与不同学段思政课对接,分享和探讨学术对接的优质教学资源和重要经验,共同搭建思政教师学术对接的交流合作平台,进一步促进思政教师学术对接。观念更新、教学创新、方法创新,实现学校思政课的有效衔接。

二是健全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机制。 学段衔接是一项长期工作。 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要不遗余力地深入探索,积极建立学校思政课有效衔接的长效支持和保障机制,让广大思政课教师学有所成。机制。 在约束下,形成了一种联系感。 一是建立学期衔接的组织管理机制。 地方教育部门和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社区牵头形成一整套工作机制,组织管理各级学校统筹开展衔接工作。有序推进,培育一支优秀衔接教师队伍,形成一批高水平衔接教学研究成果,为大中小学思政课有效衔接提供工作平台、实践经验和决策咨询和小学。 二是健全学科衔接的协调联动机制。 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各学校和思政教学部门负责同志牵头召集大中小学思政课教师,共同商讨解决学校思政课有效衔接的办法共同推动学校思政课有效衔接。 学段之间的联动互动,可以打破学段之间的壁垒,促进协作互学,保证学校思政课的有效衔接。 最后,完善学术阶段之间的沟通和互动机制。 全国高校牵头中小学思政课教师搭建交流互动平台和机制,定期举办学术联动研讨会、同门思政课集体备课会、专家座谈会等。加强思想政治课有效衔接经验的互动分享,为学校思政课有效衔接提供理论滋养和实践经验。

中小学衔接做法与经验_中小学衔接的课题_

三是整合大中小学思政课程,有效对接课程资源。 思政课程体系内外各要素“同频共振”,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不断衔接、螺旋式有序推进,缓解有效衔接的现实困境思想政治课。 一是整合思政课内部课程资源。 在学期关系定位上,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要明确各学期每学期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关系,共同完成衔接相邻学段的教学任务。 在教学模块的关系定位上,要处理好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思想道德教育、法治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教育板块的关系。 我们不能单打独斗,做自己的事情。 各课程教学模块相互促进、共存共长,共同促进大中小学思想政治课的有序配合和有效衔接。 其次,整合校内其他课程资源。 系统整理《课程思想政治教育》、《纪律德育》等相关课程资源,加强德育、法治教育、法治教育等相关课程的内容互促、方法互学、互评。劳动教育、心理教育,切实衔接各学科层次思想政治课。 提供经验借鉴和实践的舞台。 最后,整合社会课堂的课程资源。 加强学校思政课与博物馆、革命遗址、实习基地、企事业单位等社会资源的校际合作和区域协作,拓展思政课有效衔接的教学领域,逐步构建全覆盖的思政课教学体系。时时、全天候、全方位的思想政治课教学领域,有利于各学术阶段的有机升华、有序推进、有效衔接。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高校思想政治课专项研究项目“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一体化建设协同机制研究”的阶段性成果(22VSZ056)]

[作者单位:吴友,中国农业大学; 张建华,天津财经大学]

原发表于《中国高等教育》2023年第17期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 高等教育在教育强国建设中发挥龙头作用

發佈評論:
  名字:   驗證碼:

  相关新闻
广告位
闽ICP备18009233号-1   Copyright ? 2017-2018   
Copyright ? 2017 搜虎网 www.xmsouhu.com 版权所有 搜虎网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