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1-10 15:03:25 來源: 搜虎网
2013年,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正式提出“发展普惠金融”。 2015年,国务院印发《促进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 2023年,国务院印发《关于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近年来,国家金融监管局广东监管局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落实国家金融监管局和广东省委有关工作要求省委、省政府坚持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积极协调配合有关部门,聚焦小微企业、乡村振兴、巩固脱贫成果等普惠金融领域,促进银行业发展辖内(不含深圳,下同)保险机构要把服务普惠群体的初心转化为坚定不移、持之以恒的目标,把支持普惠金融的天职使命转化为实际行动,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辖区内普惠金融改革,全力支持广东实体经济发展。
在多方努力下,广东普惠金融发展取得长足进步,金融服务的覆盖度、可及性、满意度显着提升,为推动我国普惠金融走在前列积极贡献了力量——风格现代化。 截至2023年9月末(下同),辖区小微企业贷款余额首次突破4.7万亿元大关,较2018年底翻倍; 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32万亿元,贷款余额户数212.67万户,金额和户数均较2018年末增长一倍多; 个体工商户贷款余额、小微企业信用贷款余额、续贷余额较2018年末分别增长169.46%、181.19%、239%。 新发放普惠惠小微企业贷款利率较2018年平均水平下降2.84个百分点。辖区涉农贷款余额2.33万亿元,较2018年末增长一倍; 普惠涉农贷款余额4571.24亿元,约为2018年末的三倍。
一、“四个抓手”加强监管引导,建立健全普惠金融服务长效机制
(一)统筹各方面,建立“四位一体”工作机制。 一是加强政策引导。 实施差异化监管政策,落实普惠金融发展任务。 2018年以来,出台了百余个普惠金融领域的政策文件,制定了时间表和路线图,助力推动东部地区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二是建立统计制度。 继续完善普惠金融领域统计监测体系,建立七大类141个小微指标和125个涉农指标,覆盖全国300多家银行保险机构。 三是实施专项监管。 每年制定普惠金融量化考核指标,实行“月度提醒+季度通报+重点督导”的监管机制,协调推动普惠金融考核指标全面达标。 四是开展监管评估。 深入开展小微金融监管评估,实现辖区138家地方法人银行“全覆盖”,做到“深入体检”、“按图找事”、“对症下药”医药”,为辖区内小微企业提供金融服务。 配合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开展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的考核评价,发挥监管服务作用。
(二)高标准改革完善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一是优化普惠金融供给机制。 指导辖内大中型银行一级分行和主要法人银行总行设立普惠金融(三农)部门。 辖内银行机构已向近900家县级机构下放授信审批权限,150多家银行机构普惠涉农贷款平均利率优惠达66BP。 二是完善基础金融服务体系。 全省拥有县以下银行网点近4200个,ATM、POS、转账电话等自助服务机具近12万台。 在全国率先实现“基础金融服务不出村、综合金融服务不出城镇”的基础上,持续推进“上门服务”“到家服务”“农村基础金融服务“指尖服务”。 已向2万个行政村(居所)部署2.04万台“粤智助”政务服务机,向2.05万个行政村派出农村金融专员3.2万名。 全国首家“乡村振兴”专科分店在肇庆市德清县成立,下辖500多家乡村振兴专科网点。 三是探索创新小微科技金融。 创新推出“政府+保险/担保+银行+评估公司”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山模式”,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推广。 配合广东省科技厅推进知识产权质押登记网上办理试点,推动20个地市建立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风险补偿机制。
(三)多层次联动,创新信息互联平台。 一是推进“数字金融”平台建设。 与广东省相关部门合作建立“融中小”、“信易贷”、“广东信融”、“中正应收账款”等信用平台,提供信用评级、融资对接等智能化服务。 例如,“中小融资”平台整合了超过80亿条数据信息,分析了超过1300万家企业的风险状况,累计融资超过5.1万轮,融资金额近800亿元。 二是深化“银税联动”业务。 联合税务部门不断丰富共享信息内容,推出全国首单“社保贷”,实现“以税务信息降低贷款申请门槛,以银行信用鼓励纳税,以信息共享提高效率”。 截至2023年9月末,“银税互动”贷款余额突破1200亿元,惠及小微企业超过10万户。 三是推动成立金融支农促进会。 配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推动成立“广东省金融支农促进会”,通过银行保险业自发搭建金融帮扶服务平台,实现信息融合、产品研发乡村振兴领域的产融结合、农支超市等。 功能,推荐110余种乡村振兴特色金融服务产品。
(四)全流程对接,打造广东特色普惠模式。 一是创新“银企对接”精准模式,做到“事无巨细”。 先后推出“走访十万家企业”、“走访百万家企业”、“走访万家企业”等创新银企双走模式。 已组织200多家银行机构和约1万家银行机构网点走访了200多家符合条件的银行。 万家次小微企业开展融资对接,对接企业数量位居全国前列。 二是建立“普惠金融站”,立体满足普惠金融需求。 引导银行保险行业协会联合地方政府部门开展社区“普惠金融站”试点,充分利用线上线下渠道开展金融教育、宣传对接,让普惠金融服务“提出好、听好、办好”,荣获广东省委、广州市委“两新”组织党建示范点荣誉。 三是构建“地方特色”农业帮扶模式,支持岭南农村振兴。 引导辖区内银行保险机构走出一条具有广东特色的金融支持农业发展之路,应用区块链、物联网、信息网络等技术,融合“物流”、“商流”、“资金流” “信息流”形成新陈皮、珠海鲈鱼、茂名荔枝等各类岭南特色金融产品,支持产业转型升级。
2、“四个着力”优化产品和服务,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以小微企业为重点,着力加强金融服务。 近年来,出台了60余个有关金融支持小微企业的政策文件,并建立了专门的监管机制,用好窗口引导、定期通报、监督评估等监管“工具箱”推动政策落地见效,辖区内小微企业贷款连续10年正增长。 2018年至2023年9月末,普惠性小微企业贷款增速达到各类贷款平均增速的2.25倍。 先后推出“百行走万家企业”、“走访百万企业”、“走访万家企业”等创新服务模式。 “百行万企”每次精准对接筛选小微企业超过70万家,授信金额约160亿元。 首次贷款户占比70%以上; “走访百万企业”每次走访小微企业超过130万户,新增贷款约670亿元; “走访千家企业、增强信心、优质服务”活动正在组织开展。 目前已发放信贷超过600亿元,新增保险保障金额22.37亿美元。 “银税合作”持续深化,年均贷款增速达87.68%; 在全国首次推出基于省级社保费数据集中应用的网络信贷产品“社保贷”。 我们帮助中小企业渡过难关,建立了专门的工作机制。 疫情期间,共有超过43万家中小微企业实施了阶段性延期还本付息,金额约8000亿元。
(二)聚焦乡村振兴,持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 出台72个乡村振兴金融支持政策文件,建立服务乡村振兴“三专人”(专门动态报告、专门负责部门、专门联络人)制度。 争创国家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韶关市),推出乡村振兴相关金融产品247个。 韶关市辖区内涉农贷款贡献了各类贷款增量的近80%。 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和广东省农业农村厅联合发布指导意见并组织召开工作推进会,共同推进“三农”信用信息平台建设。 推动广东省设立涉农信用风险补偿基金,建立“政府+银行”或“政府+银行+担保机构(或保险公司)”风险分担模式。
(三)聚焦金融帮扶,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综合评估辖区内机构金融扶贫政策落实情况,制定政策扶贫、资金扶贫、人才扶贫、知识扶贫、消费扶贫“五位一体”的金融扶贫组合。 通过加强顶层制度设计,建立健全金融资源供给机制,推动金融资源从以“输血”为主向以“造血”为主转变,20个对口帮扶点100%出清贫困。 我局两个对口扶贫村工作组均被评为“广东省脱贫攻坚突出贡献集体”。 深入推进对口镇镇村工作,组织派出近千名“金融小助手”深入901个对口村镇,广泛开展金融知识宣传,引入信贷支持,定期发放金融物资服务进村、进户。
(四)注重协调发展,为“百万工程”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广东省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一号工程——“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以下简称“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十个工程”),以习近平同志为首的“百个十工程”立项,是立项局主要负责人。 “专项工作组积极会同省级有关部门,构建‘百千工程’‘1+N+X’政策体系,重点研究和落实金融支持政策。指导银行保险机构在‘百千工程’内辖区成立209个专项工作组,设立275个专业服务部门,制定94项专项服务计划,建立金融服务“百万工程”专项机制,推动辖区内银行保险机构持续向县乡提供服务截至2023年9月末,辖区县域贷款余额1.48万亿元,县域保险保障金额31.52万亿元,同比增长81.13% 。
三、践行金融使命“四个坚持”,推动普惠金融提质增效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必须向实体经济倾斜。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做好普惠金融是金融工作政治性、民本性的重要体现。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我局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坚持自上而下,用顶层设计推动普惠金融。 鉴于普惠金融工作政策性强,我局注重发挥“监管指挥棒”作用,把加强顶层设计作为普惠金融工作的主线。 通过政策监督和监管引导,形成“政策制定明确目标、监管引导指明路径、机构狠抓落实”的工作闭环。 通过政策宣传,增强认识,综合运用新闻发布、媒体专访、系列报道、“一图看懂”等方式,提升普惠金融宣传的广度、深度和效果。
(二)坚持多方联动,通过机制建设形成良好工作合力。 普惠金融工作涉及领域广泛。 我局秉承“一盘棋”工作理念,充分动员各方参与普惠金融。 对内形成机构监管部门与职能监管部门分工明确、省局与分行联动的工作机制; 对外,带动银行保险机构积极参与普惠金融; 同时协调市场监管、工业和信息化、税务、农业等工作。 农村等政府部门打破信息不对称,联手相关部门打造“中小金融”、“信易贷”、“粤信融”等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形成“普惠金融联动体系”。多家公司”。
(三)坚持立足实际,以特色产品优化普惠金融服务。 我局大力指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建立健全“敢贷、愿贷、能贷、能贷”长效机制,优化金融产品和服务,打造“中山” “示范”科技贷款、“肇庆模式”养猪贷款、“新会陈皮”农业贷款、“茂名荔枝”供应链金融等广东特色普惠金融服务和产品独具特色、信誉良好、可推广。
(四)坚持底线思维防范化学风险,促进普惠金融健康发展。 小微企业、农民、贫困户等普惠群体往往自我发展能力较弱,信贷保险意识和意愿较低,导致普惠金融服务往往存在较高风险。 我局督导辖内银行保险机构坚持合法合规、商业可持续原则,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强化内部风险控制,确保普惠金融“贷得来、用得好、还得还” 。
四、“三个平衡”着眼未来,营造普惠金融良好环境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普惠金融发展仍面临一系列挑战。 作为监管部门,我局将统筹把握三个方面的挑战,助力营造良好的普惠金融发展环境。
(一)供需平衡挑战。 要把全面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结合起来,精准施策,加强对重点领域、重点人群的金融服务,提高金融供给体系对需求的适应性,促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求在更高水平上实现良性循环。
(2)数量与质量平衡的挑战。 要监管金融机构有效保持金融投资稳定合理增长。 在进一步丰富普惠金融产品种类的同时,要切实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量和水平。 在“量”合理增长的基础上,推动“质”有效提升。
(三)平衡发展与安全的挑战。 不仅要完善普惠金融发展的环境和机制,鼓励实践创新和制度创新,深化和提高普惠金融服务效率; 还要增强普惠金融发展的安全性和可持续性,培育可持续的优质信贷供给,促进市场主体健康发展。
五、用“五大举措”全面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下一步,我局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围绕国家提出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主要原则理事会《关于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目标是按照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的工作部署,将普惠金融工作纳入助力实现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的大局。广东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精准聚焦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重点领域,全面推动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
(一)加强普惠金融政策统筹。 一是充分发挥普惠金融政策的激励作用。 认真落实货币政策、财税政策、产业政策等普惠金融政策,引导金融资源向重点领域集中。 二是完善差异化监管政策。 定期开展商业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监管评估和金融机构乡村振兴服务考核,引导信贷资源向薄弱地区倾斜。
(二)完善多层次普惠金融组织体系。 一是构建竞争有序、优势互补的普惠金融信贷供给格局。 引导大中型银行优化资源配置、考核激励、风险管理等内部机制。 推动地方法人银行坚守支农支小主业,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方式。 二是构建普惠保险保障网络。 鼓励保险机构丰富普惠保险产品和服务。 创新小微企业政策性融资产品,推动农业保险“扩覆盖、增产品、提标准”,积极发展普惠型人身保险。 三是充分发挥地方金融机构的补充作用。 推动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稳步扩大支农和小微企业规模,降低担保服务门槛。 支持金融租赁公司帮助小微企业、涉农企业盘活装备资产。
(三)持续提高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质量和效率。 一是继续坚持小微企业信贷重点,促进小微市场主体稳定运行和活力。 进一步优化信贷结构,增加首贷、续贷、信用贷款和中长期贷款。 二是提高重点领域和地区小微金融服务水平。 深化发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服务,加大对技术应用和“专精特新”小微企业发展的支持力度。 发展供应链金融,加大对重点领域国家战略布局和产业链上下游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引导辖内银行业加大对粤东、粤西、粤北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
(四)继续强化乡村振兴金融服务。 一是结合广东省“百千工程”重大部署,引导财力落实到县、镇、村三级。 二是重点加大对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投放。 做好帮镇帮村工作,巩固扩大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三是充分发挥地方党政机关优势,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信息归集、备案和评级。 加强与有关部门联动,指导广东省金融支农促进会建设,巩固多方联手支农格局。 推动扩大涉农贷款风险补偿覆盖面,优化信用风险补偿方式。 四是继续寻求广东省、韶关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协同省市相关部门共同推动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创新示范区创建。
(五)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创新创新发展。 一是用好数字普惠金融工具。 利用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以灵活的方式、较低的成本、便捷的产品解决传统渠道难以有效触达长尾客户的问题。 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金融科技手段,整合多维度的客户数据信息,实现目标客户的精准识别和画像,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务。 二是创新普惠金融服务模式。 推动科技赋能,改进信贷审批和风险管理模式,提高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户的金融服务可及性和质量。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据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35亿辆,新注册登记汽车更是连续十年以每年超过20...
讯 www.yule.com.cn 法国当地时间5月18日,第77届戛纳电影节于首周末举办贾樟...
昨天,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重要成果,墓主人...
本周五,楼市迎来诸多利好,四项重磅政策同时出炉,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
了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10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分别发行了三期金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