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6 19:11:18 來源: 搜虎网
金融科技在方便人们网上支付的同时,也被一些犯罪分子利用作为赚钱和诈骗的武器。 近期,金融监管部门频频发布理财风险提示,提醒投资者警惕虚假网络投资理财陷阱。
曾几何时,很多人都涌入投资“保本高息”金融产品一夜暴富的“神话”。 犯罪分子利用投资者急于获利的心理,以年轻人、老年人为目标,采用“沉浸式”的方式,诱导投资者一步步陷入金融陷阱。 比如,他们利用婚恋关系,引诱投资者以银行、期货、投资等专业人士的身份进行理财,或者利用虚假的投资返利平台,骗取老年人的养老基金。
“保本高息”的投资理财真的存在吗? 事实上,不法分子声称的保本高收益产品基本上都是镜中假货。
去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明确规定,金融机构开展资产管理业务不得承诺“保本保收益”。 随着大部分保本理财产品退出市场,投资者贪图小利可能会遭受大损失。
资管新规全面实施,我国大资管行业打破刚性兑付规则,理财市场进入净值化新阶段。 也就是说,金融机构的各类金融产品基本上没有固定收益和预期收益。 就像股市走势一样,有一定的浮动收益范围。 值得注意的是,个人投资者痴迷固定收益的惯性思维,让不法分子有机可乘,利用互联网伪装自己,不断向投资者发起新的投资理财骗局。
所谓“坐等收益”、“旱涝保收”,在金融投资上已经成为过去。 在净值市场环境下,投资者应充分了解银行理财、基金等理财产品的风险特征,选择适合自己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及时转变预期理财收益观念,切勿沉迷于骗子。 “保本高息”的说辞深陷泥潭无法自拔。 此外,还应警惕无合法资质人士提供的“保本高息”八卦。 如果你抱着侥幸心理继续试水,最终会为此付出惨重的代价。
“卖方负责,买方当心”是投资理财市场的原则,投资理财的风险因素也不容忽视。 因此,做好投资者教育就显得尤为迫切。 监管部门在加大打击投资理财诈骗力度的同时,也应督促金融机构加强投资者引导和教育,树立科学理性的观念,远离非正规渠道的投资理财。 同时,金融机构要完善金融产品期限、风险等多元化信息披露,丰富养老金等金融产品,满足不同投资者差异化投资需求。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据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35亿辆,新注册登记汽车更是连续十年以每年超过20...
讯 www.yule.com.cn 法国当地时间5月18日,第77届戛纳电影节于首周末举办贾樟...
昨天,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重要成果,墓主人...
本周五,楼市迎来诸多利好,四项重磅政策同时出炉,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
了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10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分别发行了三期金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