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8 23:01:15 來源: 搜虎网
党的十八大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事业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随着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正式提出,我国开始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强调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最具代表性的体现,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机统一。 作为一名从本科起就致力于生态农业研究的生态人,我始终感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建设美丽乡村要从大局出发
我是一个来自农村的孩子。 我1987年出生在重庆市鱼峰山镇石岩村,这是一个典型的西南山村。 我的家在山腰上。 河谷是稻田,山腰是梯田、旱地和村庄,山顶是森林。 视野的尽头是对面的山,爬到山顶看到的依然是山。 田园风光没有哈尼梯田那么雄伟,给我的印象是有点杂乱、拥挤。 我儿时的梦想就是走出这座大山,去欣赏更壮丽的风景。 就读于区重点中学后,从农村出来的我,信心不是很大。 我觉得自己在这个高楼林立的地方格格不入。 但也正是从那时起,我立志要做一名现代农民,回到家乡建设农村,改变农村的落后和混乱。
作者家乡——重庆市渝北区鱼峰山镇石岩村秦家湾五组九斗田
后来考入中国农业大学生态学专业,师从乡村生态景观领域专家余振荣教授、刘云辉教授,并在北京密云、顺义、河北张家口、潜江等地进行实验。湖北等地。 我发现,南北的平原山水虽然辽阔,但并不美丽,总感觉少了点什么。 在我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留学期间,在国家留学基金的资助下,我来到法国农业科学院景观生态实验室,师从法国景观生态领域专家Jacques Baudry教授进行学习。 研究办公室位于法国西北部布列塔尼地区的雷恩。 这里是典型的低坡丘陵农牧区,我们的试验点就在这个地区。 每个周末我都会去附近的乡村散步,那里的风景给我带来不一样的视觉体验。 这里的风景只是随手拍的。 虽然中国有很多美丽的乡村风景,比如婺源的油菜花田,但与这里的整体景象有很大不同。 那时,我开始思考,如何建设我们的美丽乡村? 如何改善整个乡村的生态景观?
快速的城市化和经济发展导致土地利用格局发生变化,导致农业用地减少、景观破碎化、乡村景观破坏、生物栖息地减少、农田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减少。 在欧美国家,乡村景观的开发很早就受到重视。 目前,各国都开始认识到生态环境的保护将直接影响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并提出了发展生态农业、可持续景观建设等一系列乡村景观保护、绿色生产和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概念和方法。
生态农业是一种可持续的农业模式,通过运用生态原理和方法,实现农业生产的高效、优质、低耗和环保。 推广生态农业可以提高农产品质量和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同时,发展生态农业强调农产品生产与农业农村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实现两者的和谐统一。 从只注重粮食生产的集约型农业向推动多功能农业发展,不断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它不仅可以为当代人提供充足、健康的食物,还可以为子孙后代保护可持续和可用的农田。 继续开发更多有潜力的未来食品。 可以说,生态农业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路径。
目前主要从事农业景观格局与过程、农田生物多样性保护与利用、有机种植与生态农业研究。 此前,我参与了两位导师的多本书的撰写,包括《乡村生态景观建设理论与技术》、《生态土地整理导则》、《农业景观中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景观途径》,这些书有对如何建设美丽乡村、生态景观和农业生物多样性保护产生的重大影响进行了系统探讨,也加强了我对通过合理布局乡村景观进行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态服务提升研究的探索。
在传统农业中发现生态智慧
从小我就想知道,为什么玛雅文明、古埃及文明、巴比伦文明在经历了繁荣之后都灭亡了,而中华文明却成为了地球上唯一延续了五千多年、从未间断的文明? 历史学家、地理学家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但作为一名农业生态研究者,我更倾向于这样的观点:我国绵延数千年的农耕智慧,是中华文明得以传承的重要原因之一。千年一。
在古代,玛雅人采用了非常原始的“米尔帕”耕作方法。 他们通过砍伐树木并焚烧树木来获取土壤养分来种植农作物。 土壤贫瘠后,他们等待其自然恢复,然后换到另一块植被茂盛的土地上继续焚烧和种植。 ,如此周而复始。 但这样的耕作方式只有在人口规模较小的情况下才能可持续,当人口压力增大时显然是行不通的。 反观我国,我们的祖先通过生产经验总结出“间作”、“堆肥”、“种养结合”等农业技术,以及“天人合一”、“顺应自然”等智慧。到天气”。 这些都是我们宝贵的农业文化。 遗产。 实现生态农业的发展,可以从这些传统农耕技术中汲取智慧,挖掘科学原理,有针对性地进行技术推广和推广。
云南农业大学朱友勇院士在一次出差中偶然发现,不同水稻品种(地方品种和杂交品种)混种套种模式可以防治稻瘟病。 他还观察到,两种水稻的套种似乎是当地农民有意而为之的。 经过深入研究,朱友勇及其研究团队发现,稻瘟病敏感品种与抗病品种间作,可以通过遗传差异、小气候调节、抗病等多种机制,显着控制敏感糯稻品种的稻瘟病。空间障碍。 该系列成果发表在Nature等国际权威期刊上,引起全球关注。 此后,其研究团队还扩大利用品种合理配置,促进养分利用,增加生物固氮,增强作物抗逆能力; 整合物种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要素,构建病虫害防治增产技术体系。 2007年至2010年,该技术已在西南地区推广超过8500万亩,形成了作物多样性时空配置有效控制病害的技术创新体系。
生物多样性的合理分布不仅解决了农作物病害防治问题,而且提高了水稻单位面积的产量。 据统计,稻田增产每亩可增收100多元,同时还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降低生产成本,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和农田生态环境,示范现代农业。生态。 环境可持续生产前景光明。
间作是间作与间作的结合。 间作是按一定行数间隔同时种植两种或两种以上作物。 间作往往是高作物和矮作物的套种,两种作物共同生长的时间较长。 间作主要是在一种作物的生长后期种植另一种作物,是在前一种作物的生长后期播种或种植后一种作物的种植方法。 中国农业大学李龙教授长期从事间作系统资源高效利用机理及远期效应研究。 他的课题组通过深入挖掘我国传统农耕技术中间作的科学智慧,发现间作不仅可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还可以通过不同作物根系特征及相关土壤微生物的差异,增加土壤生物多样性。和动物的差异。 同时,这种不同品种的组合,利用了不同时期、不同空间的养分资源,实现了资源的互补利用,提高了土壤和肥料的利用率,增加了产量,减少了养分流失和环境污染,使农业生产更有效。 环境更加友好。 李龙教授随后在世界范围内大力推广间作技术。 不仅在发展中国家,一些欧美国家也开始研究和采用相关技术。
此外,有机肥的堆肥和研发、稻田养鱼、养虾、养鸭、立体农业、基池系统等,都是中国农业生态学家研究的。 他们挖掘和继承了中国传统农业中蕴含的朴素生态思想,为这些生态智慧的推广和应用发挥了重要作用。 实现现代农业生产中生态农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加强生态农业相关的科学研究,特别是发现和总结我国传统农业的科学原理,改进和完善相关技术并推广应用。 这些都需要国家和社会不断投入和重视生态农业研究。
法国雷恩地区的农田景观
让农业生态产品更“有价值”
我国农产品的发展经历了从无公害农产品(目前已取消)到绿色食品,再到有机食品和地理标志产品、良好农业规范(GAP)产品的过程。 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和价值不断提高。 与普通农产品的生产相比,绿色有机食品往往有着更为严格的要求,特别是农业有机食品的生产过程需要采用多项生态农业技术,如秸秆还田、绿肥覆盖、有机肥等。粪便堆肥、间作轮作、天敌培育、绿篱、功能性植物带、种养结合、稻鱼共生等。虽然有机农业具有提高农产品价值、增加就业、增加收入等诸多优势。农民的收入,以及增加生物多样性,更多的研究倾向于认为有机农业会减少农田产量,因为它不使用化肥和农药。 改革开放45年来,虽然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粮食产量保持逐年稳定增长的趋势,但人多地少的国情和当前国际形势要求我们继续稳定粮食生产。 因此,我国目前还不具备大规模发展有机农业的相关基础和条件。 相比之下,生态农业并不禁止使用化肥和农药,可以将绿肥、有机肥和生态技术结合起来,实现更加生态友好的生产方式。 可持续、绿色发展。
同时,推广生态农业也是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升级的有效途径。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和消费观念不断升级,消费者正在从“吃得好”向“吃得好”、“吃得健康”转变。 消费需求和观念的变化也为生态农产品的发展带来机遇,提升生态农产品价值,打造生态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生态产品从量到质的转变。
但我国尚未建立生态农产品认证标准和制度,导致产品价格上不去,优质高价无法体现,无法通过市场经济调节推动生态农业发展。 几年前,由农业农村部农业生态与资源保护总站牵头,中国农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交通大学、西南大学等多家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共同开展开展生态农场调查鉴定,编制发布行业标准《生态农场评价技术规范》,我有幸参与了农田生物多样性的部分工作。 该标准构建了我国生态农场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和框架,为加强和推进我国生态农场认定评价发挥了基础性文件作用。 目前,生态农场评选工作已在全国范围内开展。 接下来,如果能够建立生态农场农产品的品牌和标志,提高生态农产品的价格,无疑将进一步推动更多的农业生产主体采用生态农业的技术和标准。生态农场开展农业生产活动。 通过生态农产品的认证、宣传和品牌建设,可以有效运用市场经济调节手段,促进生态农业的发展和转型。 在低附加值农产品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开发高附加值农产品,满足不同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 需求,进一步增加农民经济收入,助力乡村振兴。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友好”农业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导致一些山区梯田被废弃。 农业机械化是解决劳动力短缺、提高农业经济效益的必然选择,但田地太小会影响机械化效率,农业适度规模化经营势在必行。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实现粮食高产稳产的重要途径,也是提高农业机械化生产效率的重要途径。 《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2021-2030年)》提出,到2030年,建设高标准农田12亿亩,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2.8亿亩,确保粮食稳定生产能力1.2万亿斤以上。
2019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能力的意见》,首次提到“集中连片、保障粮食安全”的“生态友好”。 “旱涝保收、节水高效、稳产高产”等要求同样重要。 农田生物多样性可以说是衡量生态友好程度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也是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资源,有助于增加病虫害防治、授粉服务等生态系统服务。 集约化农业生产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主要原因之一,威胁着全球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60%的两栖动物和鸟类以及10%-20%的其他物种,导致农业生态系统稳定性下降和功能弱化。 因此,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在保证粮食稳产高产的同时,恢复和改善农田生物多样性,提高农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是我国当前农业绿色可持续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标准农田的“集中连片”与“生态友好”要求之间存在一定矛盾。 “集中连片”必然减少农业景观中线状植被覆盖的小林地、池塘、草地、田埂沟等半自然生境,同时增加单田面积。 欧美国家的研究表明,农田景观中半自然生境的减少和平均田地面积的增加不利于农田生物多样性和相关生态系统服务,如病虫害防治和授粉等。 这不符合“环保”的标准。 因此,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如何协调农业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系,合理布局农业景观,实现粮食生产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双赢,是农业发展的重要研究方向目前在我国乃至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也是我们实验室的一个重要研究方向。 主要攻击方向。
目前,实验室已获得一些初步结论,如在土地整理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过程中,适当保留现有或新增半自然生境,确保半自然生境可用作农田。生物栖息地、庇护所、越冬场所等功能发挥。 在我导师主持、我参与撰写的《农田景观生物多样性保护指南》中,不仅提出通过保护和生态景观建设,提高集中连片农田地区半自然生境的比例。 30公顷以上将达到8%—15%(欧美国家研究表明,农业景观中半自然生境的比例应保证在20%以上)。 并建议尽可能保留和增加不同类型的半自然生境,如多样化的林地、原始田埂等。水田的规模(如川西约5亩)、不同作物或同一作物的不同品种在不同时间或空间种植在不同田地,有利于增加整个景观的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 保护和服务增强。 此外,我们还建议利用农田边角种植野花,增加天敌和授粉媒介的多样性,在不占用耕地的情况下提高病虫害防治和生物授粉水平。 目前,我主持的“重庆丘陵山区授粉昆虫保护示范项目”由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全球环境基金小额赠款计划(GEF SGP)资助。 重庆丘陵地区的农场正在开发野花条和独居蜂巢,研发和推广工作就是让这些技术在当地生根发芽。
中国要美丽,乡村必须美丽。 发展生态农业是农业强、乡村美、农民富的有效途径。 随着农村“一穷二白”的出现逐渐成为过去,农民生活的幸福感和自豪感也日益增强。 看着自己青春的梦想一步步实现,我将继续把所学的知识付诸实践,让农村成为人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地方。 (作者为西南大学农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教授)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据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35亿辆,新注册登记汽车更是连续十年以每年超过20...
讯 www.yule.com.cn 法国当地时间5月18日,第77届戛纳电影节于首周末举办贾樟...
昨天,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重要成果,墓主人...
本周五,楼市迎来诸多利好,四项重磅政策同时出炉,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
了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10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分别发行了三期金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