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12-24 21:08:41 來源: 搜虎网
皮亚特拉·尼亚姆特博物馆收藏的库滕文化晚期的彩陶盆。 照片由作者提供。
山西出土的仰韶文化西印纹彩陶 记者 李云/光明图片社
甘肃出土马家窑文化卷轴罐. 记者 李云 摄/光明影业
空天文化出土的陶器单柄杯作者供图
仰韶村出土月牙纹彩陶罐。 记者 李云 摄/光明影业
【文明互鉴】
1922年,瑞典地质学家安徒生在河南仰韶村发现了一种中国从未见过的史前遗迹。 如何准确地确定日期? 他广泛寻求建议。 欧洲考古学家之一是德国考古学家休伯特·施密特,他亲自发掘了罗马尼亚的库库滕遗址。 次年,安德森发表《中国古代文化》一文,仰韶文化彩陶首次进入欧洲考古学家的视野。 时至今日,仰韶文化与库库天-的黎波里文化在文化进程和整体特征上的相似之处仍然引发人们的想象。
中国考古学家在欧洲首次发掘
库库天-的黎波里文化是东南欧重要的史前考古文化,绝对时代范围为公元前5000年至公元前2800年。 这种文化因发掘了两个典型遗址——罗马尼亚的库库滕遗址和乌克兰的的黎波里遗址而得名。 以大量精美的彩陶而闻名。 库库腾-的黎波里文化分布范围非常广泛,西起喀尔巴阡山脉东麓,东至第聂伯河左岸,面积近35万平方公里。
2019年7月至9月,中罗联合考古项目在欧洲史前文化的发源地东南欧开展。 这是中国考古学家首次在欧洲土地上进行考古发掘。 项目研究团队由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郑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罗马尼亚科学院雅西考古研究所、国家博物馆等单位的十余名科研人员组成摩尔多瓦的雅西。
此次发掘的遗址位于罗马尼亚雅西南部的多布罗瓦茨村。 西北约70公里处是空天遗址。 2019年和2023年,联合考古队重点对4处倒塌堆积物进行了暴露和清理,发现了保存较为完好的红烧土房、用于倾倒生活垃圾的灰坑等遗物,以及一处大型遗址。陶器碎片和石器的数量。 以及骨器等遗物,其中包括许多图案精美的彩陶器。 装饰主题主要是红白相间的S形和螺旋图案,这在早期的Kukuten文化中很常见。 时隔一百年后,中国考古学家终于能够从自己出土的彩陶碎片中一睹安徒生笔下的库库天文化的风采。
除了引人注目的彩陶之外,倒塌堆积的红烧土屋是空天文化中最常见的遗迹类型,也是我们考古发掘所揭示的主要实物。 这些红烧土块原本是木骨泥墙房屋的一部分。 大多数红烧土块的表面都清晰可见半圆形或方形的木骨印痕。 其坚硬的质地表明该房屋在废弃期间曾被猛烈烧毁。 作为承重框架的嵌入草混泥中的木骨被烧蚀、淹没,导致整个房屋倒塌,形成了今天所见的红烧土房的倒塌堆积。 通常草混泥房着火时,土会变成红土,木骨会变成木炭。 但令人不解的是,迄今为止暴露的红烧土房堆下并没有发现大块的木炭。
事实上,在中国一些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中,如大溪文化关庙山遗址、大汶口文化鱼池寺遗址、仰韶文化大河村遗址、八里岗遗址等,也发现了类似的遗存。 然而,以往在遗址中遇到的此类遗物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多只是简单地作为史前建筑碎片进行记录和采样。 在这次中罗合作发掘中,我们认识到了红烧土房屋倒塌堆积的复杂性。 看似普通的红烧土块,实际上蕴藏着极其丰富的历史信息,比如当时的建筑材料、施工工艺、废弃和倒塌等。 堆积原因等
对于这一特殊的考古遗迹,我们借鉴了罗马尼亚同事在长期发掘实践中形成的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 为了最大程度地记录红土块上的木骨印记,还原房屋木构架的建造方式,在提取红土块后,我们将现场根据情况翻转缝合红土块。到沙盘上的网格,然后进行3D摄影和计算机建模。
彩绘陶器:令人着迷的相似之处
一百多年前,安德森对仰韶文化彩陶图案的关注使他很快意识到,在中国发现的陶器可能与欧洲史前遗址中发现的陶器一样古老。 他所依据的尺度是彩陶这一具有鲜明艺术特色的文化元素。 然而地质学出身的安德森并没有注意到文化发展的特殊性,而是将他视为地质学、古环境、古生物学等自然学科规范的“均变论”复制到了考古研究中。 ,最终导致了中国仰韶文化与西方彩陶文化同源的误区。
目前,虽然我们在空天文化时期(公元前4800年-公元前2800年)的遗存中还没有发现中西文化交流的直接证据,但空天文化在历史进程中的地位和几个文化特征与它密切相关。大致同一时期的仰韶文化高度相似,印证了人类文明发展过程的一般规律。
例如,从历史发展阶段来看,两者都处于红铜时代,即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过渡到青铜器时代。 库库天文化晚期已出现少量红铜制品,而仰韶文化晚期被认为是中国铜石时代的开始。 两者的生计和经济形式均以旱作农业为主(库库天文化以小麦为主,仰韶文化以粟、黍为主),也从事畜牧业(库库天文化以牛为主,仰韶文化以谷子为主)。重点关注牛)。 然后还有很多猪)以及狩猎和采集。 两国的制陶工业都很发达,彩陶的使用也很流行。 聚落内部的分层和分化并不明显,个体之间的社会地位相对平等。 两者时空扩张的主要驱动力是人口不断向周边适宜农耕的地区扩散。 聚落布局较为规整,均发现有大型向心聚落。 两栋房屋的建造方式均以木结构泥墙为主。 当被遗弃时,定居点规模的红烧土房屋经常倒塌和堆积。 然而,自库库天文化发现以来的一百多年来,聚落周围从未发现过大规模的、单独规划的公共墓地。 这与仰韶文化注重丧葬仪式有很大不同。
正如安德森早年所注意到的那样,库库天文化和仰韶文化在彩陶方面确实有很多相似之处。 库库天文化晚期(公元前3500年—公元前2800年),一些典型的彩陶在造型和装饰上与我国西北马家窑文化(公元前3100年—公元前2000年)的彩陶表现出耐人寻味的相似之处。 随着仰韶文化晚期在西北地区的继续发展,马家窑文化创造了史前彩陶艺术的第二个高峰。 防转图案是由庙底沟时期流行的防鸟图案演变而来。 是早期马家窑文化中的典型图案。 这种图案在空天文化晚期也比较常见。 此外,在库库天文化晚期还可以找到几乎完全相同的装饰元素,如庙地沟时期的弧边三角形图案和马家窑早期的同心圆图案。 尤其是空天文化晚期出现的一种斜腹、平底、直口的彩陶盆。 无论器皿的造型,还是绘画的布局和构图,都让人想起庙底沟文化典型的曲腹彩陶。 锅。
播下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种子
马家窑文化与库库天文化虽然没有直接接触,但都为后来的中西文化交流埋下了勃勃生机的种子。
空天文化在其发展末期(公元前3000年-公元前2800年)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社会变革。 森林草原生态过渡带的一些非常大的向心聚落在环境变化的刺激下解体,导致大量原本从事农业生产的人群向东扩散到黑海北岸的森林草原带。 随着气候变得干燥寒冷,他们的生存方式逐渐转向畜牧业,主要依靠牛、羊等草食牲畜。 这前所未有地释放了人口流动的频率和广度。 邻近地区人们的交往和互动产生了“接力赛”效应,加速了冶金术的传播,从而使欧亚大陆由西向东逐渐进入青铜时代。 如果说库库天文化的崩溃客观上对早期冶金术在欧亚大陆的传播起到了促进作用的话,那么我们可以看到,这股浪潮的先锋队在大约800年后首先到达了中国西北。 例如,在甘肃张掖西城驿遗址,发现了铜器以及铜矿石、冶炼渣、冶炼炉壁碎片、风管、石模型等,这些都是当地铜冶炼生产的证据。
最晚到公元前二千年下半叶的铁器时代早期,欧亚大陆东西两端之间文化交流的直接证据已经开始出现。 我们挖掘的多布罗瓦克遗址在库库天文化时期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出现大规模人类活动的迹象。 直到大约公元前2000年中后期(公元前1500年-公元前1000年),一批早期铁器时代的先民才再次定居于此。 他们活动的主要标志是圆形灰坑。 通过从这些灰坑采集土样并进行浮选,我们发现了大量碳化的谷子。 这是中国考古学家首次在欧洲发现早期谷子作物的遗迹。
小米作为我国起源和驯化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具有生长周期短、抗寒、抗旱的生物学优势。 受到许多生态边缘地区流动性大的人群的青睐。 公元前2千年中后期,随着欧亚大陆北部气候变得干旱,早期农业民族逐渐开始了游牧畜牧业的进程。 不同族群东西方向的季节性迁徙和相互交流,形成了“史前丝绸之路”。 正是沿着这条欧亚大陆的“史前丝绸之路”,起源于中国北方的小米被精心挑选种植和传播,途经中亚和近东,最终到达欧洲。 这颗不起眼的小米当之无愧地成为了早期中西文化交流的见证者。
在亚欧大陆的另一边,最晚在公元前二千年初,马家窑文化马场型(公元前2300年—公元前2000年)继续沿河西走廊向西推进到新疆东部的哈密绿洲,改造了彩陶成文化元素被带入新疆,拉开了该地区千余年彩陶文化传统的序幕。 4000多年前,出现了考古证据中可见的最早的跨地区文化交流现象——铜冶炼技术、小麦作物、驯养的牛羊以及起源于近东的权力和威望象征的权杖头。 外来文化元素开始在河西走廊集中出现。 马家窑文化西传,不仅极大拓展了中华文明的发展空间,也为早期东西方文化交流奠定了基础。
他山之石,可以借鉴。 对远在千里之外的东南欧史前文化进行考古发掘和研究,不仅可以充分发挥考古学跨地域、长期比较的学科优势,还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中国史前文化的独特性。 罕见的外部视角。 当我们将中华文明与星光璀璨的世界文明进行比较时,我们就能明白为什么“这里风景独好”。
(作者:温成浩,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辛英俊,郑州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馆员)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据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35亿辆,新注册登记汽车更是连续十年以每年超过20...
讯 www.yule.com.cn 法国当地时间5月18日,第77届戛纳电影节于首周末举办贾樟...
昨天,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重要成果,墓主人...
本周五,楼市迎来诸多利好,四项重磅政策同时出炉,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
了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10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分别发行了三期金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