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3 06:45:03 來源: 搜虎网
正文
台甫鼎鼎的《毒舌律师》,想必感兴趣的影迷都已经在大银幕看过了。
作为香港地区影史首部票房破亿的华语电影,《毒舌律师》基本已经锁定本年度港片第一爆款。但是该片在内地的票房体现非常一般,连破亿都困难。
原因固然有很多方面,不外最直接的因素还是来自电影自己。
直给犯罪证据,反派强行降智,法庭辩说过于儿戏……片子硬伤不少,却做对了一件事——
正面回应社会情绪。
虽然许多观众都指出律师不可能像电影中那样在法庭上大谈社会公义,但辩方律师(黄子华 饰)的庭辩台词却依旧狠狠击中了近年来被大环境裹挟的普通人。
一句 Everything is wrong,仿佛替所有心照不宣的观众泄了愤。
所以,《毒舌律师》是一则童话,一针暂时逃脱现实生活的慰藉剂。由于影片自己比力简单,大多数可阐释的空间都在电影之外,最后我们没写关于它的影评。
不外巧了,也是在上周,内地影迷们终于等来另一部高口碑律政题材港片《正义回廊》。
这部电影改编自2013年香港一宗真实的弑亲碎尸案。
影片中,张显宗在出租房内杀害自己的双亲,随后分尸并抛尸。东窗事发后,张显宗被指控谋杀,交代同伴唐文奇也有份到场,由此开启了一场唇枪舌辩的法庭审讯,两位被告及其辩护律师、检控官、陪审团、证人、警方、媒体的多方角力也就此展开。
还有更巧的事(虽然这么说并欠好),就在上周,香港又爆出一宗碎尸案。年仅28岁的名媛蔡天凤被前夫一家暴虐杀害并分尸,港媒爆出了许多令人不忍卒读的细节。而这起凶案的诱因竟和大角咀碎尸案有所重叠,都与房产纠纷有关。
现实与艺术以最暴虐的方式意外重叠了。
加上《正义回廊》的几位主演都比力面生(饰演被告的两位演员均为舞台剧演员),一些血腥场景较为还原(因此被判定为“三级片”),而且电影还向观众细致展现了香港法庭审讯的一整套步伐,从如何选择陪审员,到律师、证人、专家、被告轮番上场,再到陪审团讨论,中途穿插着媒体报道,直到公布结果,看完这些,一时还真让人恍惚真实与虚构的界限到底在哪。
有些人花招认真事看,有些人把真事当戏看。
甚至连这种隐秘的公众情绪,《正义回廊》都通过陪审员之口略有涉及。
这让《正义回廊》比《毒舌律师》多出不少阐释空间,所以今天我们想要聊一聊这部电影。
之所以先把它和《毒舌律师》作比力,是因为通过这种同时期同题材的横向维度,我们更容易找出今时今日香港现实题材作品共同关注的痛点何在。
在《毒舌律师》中,“阶级矛盾”过于显眼,几乎是本片乐成的绝杀武器。
片中,黄子华饰演的林凉水激愤地喊出“法律面前,穷人死紧(死定)”(内地的字幕被改成了“法律面前三六九等”),那一刻,观众的情绪显然膨胀至顶点,而后主角说出“今天,公义就坐在这里”,庶民阶层终于在电影中得到了一次彻底的精神胜利。
阶级叙事在《毒舌律师》中是简单而奏效的。
电影将片中主要人物分别划入差别阶层。辩护律师林凉水是为民请命的“包青天”,钟家是蔑视法律、只手遮天的邪恶资本家,受害者曾洁儿蒙冤前虽然生活富足,但为了凸显她的弱势,影片为她添加了平民身世,并着重刻画她沦为富人玩物的卑微,钟家雇佣的律师团体则是依附权贵、欺下瞒上的中产代表。
就这样,影片建立了一个“平民VS资本”的二元对立式阶层结构。
钟家这样一个资本集团成为全片的万恶之源,也被本片解释为导致社会不公正的象征。根据影片的逻辑,打败了他们,也就重新匡正了社会公义。
黄子华反复强调,正是由于制度兜底,钟家这样的权贵才得以被制裁。
固然,当我们复盘整个案件,会发现真正让钟家伏法的,是信奉个人英雄主义的律师,不靠谱的警方,以及因为编剧偷懒而显得“心慈手软”的富人。
因此,用这种胜利来证明制度的牢固,说服力十分有限。
而在《正义回廊》里,我们同样能够看出阶级叙事的影子。只不外,它极其含蓄地隐藏在回溯案情的蒙太奇和庭审现场的细枝末节中,并不像《毒舌律师》里那样具有煽动性,现实意义却更加强烈。
首先,第一被告张显宗和第二被告唐文奇结为朋友的过程意味深长。
影片对于张显宗的形象刻画是逐渐深入的。随着更多的信息被曝光,张显宗的人物画像渐渐明朗,观众才发现他出生于一个典型的中产家庭,家里有两套房产,小时候可以学习钢琴,长大后父母还能供他去澳洲留学。
他本人则能够说一口流利的英文,智商中上,如果不是炒股失败,也是一位拥有半套产权的业主,父母还能替他还债,这在香港已经十分难得。
相比之下,第二被告唐文奇的身世更加底层。
他家境普通,听不懂英文,学历一般,之前做会计,自杀被救下后智力受损,只能做保安之类的工作,后来出了工伤,连保安的工作也丢了,而后一直处于待业状态。
原本处于两个阶层空间的人,因为一次不公平的内定招聘成为朋友。
这次相遇并不是一拍即合。张显宗到处显露受过优质高等教育的过往,但又因自己落魄的现状而对唐文奇多了一丝体谅。
真正让二人结盟的是两个插曲:一是讲普通话的应聘者插队,表示两人面试失败,二是一则流行于香港上世纪80年代的花生广告,两人脱口而出,仿佛对灯号般确认了相互。
这个桥段被放在了影片后半段。即便全片有一泰半的篇幅都试图将这起案件引向“罗生门”,即两位被告各执一词,差别的版本里细节往往南辕北辙,但这一片段却没有第二个版本,可见其得到了所有人的一致认可。
《毒舌律师》中曾洁儿蒙冤,是最为经典也最为朴素的的“富人作恶,穷人替罪”,富人又被设置为打一通电话就能利用全香港的全知全能型反派,至于特权如何在社会系统内运作,则完全空白。单就案件自己而言,实在难以引申至更广阔的的社会层面。
而《正义回廊》则填补了这层空白。
特权并不但仅只与财产挂钩,随着时代变革,它有了更多分身,其体现形式也从杀人放火渗入到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看似有保障的中产稍有不慎,亦会被打回原形,跌入底层地狱,脱身不得。向上的飞升艰难无比,向下的折堕却比想象中容易太多,你只需要做对一件事,即把所有的积蓄投入股票市场里。
中产阶层和底层贫民之间,似乎只隔了一层窗户纸。
锁定了“外部仇人”后,两个社会边沿人共唱一首象征着香港经济黄金时期的广告歌,开始编织一个通过底层互害来挽回尊严的自由梦,颇有社会寓言的意味。
除此之外,阶级叙事还隐藏在法庭戏中。
检控官与两位被告的辩护律师同属于律政精英阶层。这里增补一个知识点,在香港,律师根据执业特点可简要分为两类,分别是大律师和事务律师。事务律师提供一般的法律服务,不能出庭,而大律师则可以有权进行诉讼和庭辩。大律师若执业凌驾10年且体现优异,则可申请成为资深大律师。
所以,《正义回廊》律师席上的三人都是精英中的精英。
庭审刚开场,检控官的优越感就展露无遗。他情不自禁用英文发言,称陪审员为“一班猪仔”,商量去哪里用饭时不小心将“升降机”讲成“直升机”。
而两位辩护律师的闲谈则表示接下这单看似板上钉钉的案子是“无利不起早”。
这里又出现了一个与《毒舌律师》南辕北辙的设定。
《毒舌》里出现的两位律师和一位检控官分别代表三种立场,三人为自己的立场而战,坚持中立原则的检控官最后背叛,加入主角阵营。
所以,大团圆结局并不是因为制度战胜了私人意志,而是恰恰相反。
但在《正义回廊》里,大律师自身的立场并不重要,台上针锋相对,台下谈笑风生才是常态。
他们的工作与其说是寻找真相,倒不如说是令陪审团相信他们的话。
《毒舌律师》里,反派的律师主脑在法庭上堂而皇之地讲出“真相不重要”,结果被林凉水一通批驳。
然而在《正义回廊》里,每位律师都对所谓的“真相”讳莫如深。
他们心知肚明,自己所说的每一句话都可能会影响陪审员的判断。所以即便是说真话,也要有所取舍。
好比,关于唐文奇究竟是怎样的人,同一个女友讲同一件事,思考和提问的角度差别,得到的结果可能截然相反。检控官和两位辩方律师则会根据各自代表的立场进行提问,将众说纷纭的“罗生门”景象出现给陪审员,如何判别真伪是陪审员的任务,而控辩双方律师则完成了自己的义务。
严格根据这套步伐执行下来,控辩律师已经最大水平地摒除了私人意志,实现了所谓的“步伐正义”。
这种“正义”显然与林凉水秉持的“正义”截然差别。
后者坚信“天有眼”,而“天”指的是他自己这个机械降神的“林青天”。前者则是真正将希望依托于制度的公平公正,因此要极力排除个人意志对司法步伐的干扰。
正因如此,庭审现场更像是一场演出。
控辩律师都曾说出类似“好戏开场”的台词,再次表示,法庭搭台,律师唱戏,演员执行的并非个人意志,而是司法程序之意志。
坚持“步伐正义”的精英阶层在法庭上的公事公办,以及他们在法庭外的“各怀鬼胎”——片中表示唐文奇的辩护律师游嘉莉借本次诉讼进一步提升自己社会名誉——使本片的阶级叙事更加符合现实社会的运行逻辑,但“真相”和“绝对正义”也就更加难以追寻,更无法到达《毒舌律师》那样快意恩仇的爽感。
吊诡之处在于,看似严格遵循了步伐正义的《正义回廊》,到处表示另一个真凶,也就是唐文奇,因为没有找到完整的证据链而被放过。
而唯一直接可以指控唐文奇谋杀的口供,由于警方的非法逼供不得不作废,没有遵守步伐的警方还因此被严厉警告。
这就是其中一个陪审员在讨论时说出的价值观——“冤狱是比放过一个有罪的人更为不公义”。
然而有意思的是,虽然法庭的最终判决(张显宗谋杀罪建立,唐文奇当庭释放)与这位陪审员所表达的价值观高度一致。
但这位年轻的陪审员在影片一开头就表明立场——
他根本不相信香港的司法制度。
这种相互矛盾的地方在《正义回廊》里触目皆是。不但是“步伐正义导向结果正义”值得怀疑,连步伐正义自己是否真的能够完全摒除个人意志的影响,影片也在不停左右手互博。
对这个问题的质疑,主要体现在陪审团的讨论戏份中。
九位陪审员同样来自差别阶层和差别年龄段。其中,两位年轻人显然更推崇独立思考和理性判断,他们不停与主观情绪浓厚的中年陪审员展开辩说。
面对崇尚个人奋斗的守旧派,他们质问结构性不公对人的影响;
面对事不关己的旁观者心态,他们提醒对方应尽的公民义务。
他们不停强调理性思考在陪审团裁决案件中的核心地位。但是,这里出现了一个新的问题,在证据有限的情况下,即便陪审团中的每一个人贡献出了他们平生最多的理性,也未必能够得到“真相”,或者换个词,得到“结果正义”,即令每一种罪行得到相应的处罚。
此时,陪审团面临的困境,与社会中的中下层群体面临的结构性陷阱有某种内在的联系。蛋糕越来越小,分配机制又毫无公平可言,此时依旧强调个人奋斗,还公平吗?
最后,所有矛盾集中在九位陪审员的身上。他们有且仅有的理性,是制度对人性最高的信任和褒奖,但这理性又是那么脆弱而无助。
就像最后那个做过老师的陪审员所说,直觉告诉她,唐文奇有问题,但法庭有他的规矩。她最终遵守了制度,这是她自认为“理性”的选择。
但我们也都有过这样的经历,一个遵循既定规则的决定,和一个凭直觉做出的判断,后者经常被证明是更接近真相的。
说到底,在真相不可知的情况下,个人意志和制度规则之间的辩证关系正如影片中展示的那样暧昧。
《正义回廊》如此处置惩罚,恐怕还是希望展现追求绝对正义之艰难,至少,比《毒舌律师》里的平冤昭雪难得多。
个人认为,《正义回廊》的魅力就在于不预设立场的思辨之美。尽管片中的思辨往往是浅尝辄止,涉面广但缺乏深度,然而光是不预设立场、不煽动情绪这一点,对一个新人导演来说已经弥足珍贵。
看《正义回廊》的时候,我总是会想起《浊水漂流》。这两部电影的导演都是香港电影界的后起之秀,类似的社会题材,相近的克制风格,手术刀般精准冷静的观察视角,这些新导演的相同点也许并不是巧合。
激烈的社会矛盾总是会催生出一批优秀的观察者。港片的现实主义创作后生可畏,且以目前的条件来看,其水平在华语电影范畴内依旧可以领跑。
《毒舌律师》在香港创造了破亿的票房奇迹,《正义回廊》则收获了四千多万的票房(香港地区)。
看似是一个“真实”不敌“煽情”的结果。好像对票房来说,“真相”也没那么重要,抒发主观感情才是第一要义。
不外《正义回廊》的本钱只有区区一千万,其中还有监制翁子光的买房钱。四千万的收益对本片创作者来说已经算大获乐成。至少,翁子光离在香港拥有一套自己的“纳米楼”这个梦想越来越近了。
这不禁让人想到《正义回廊》里,某个陪审团在众人投票前说的最后一句话:
最重要是对得起自己。
《正义回廊》里出现了几个年轻人的形象,都颇为正面。除了两个陪审员外,还有一个不满领导暴力执法转而去做社工的前警察小哥,以及被上司胁迫采访疑犯因此干扰到司法步伐,但最终选择离职做自媒体的女记者。
这些年轻人是这条迂回而阴暗的“正义回廊”里微弱的光。
诚然,步伐正义无法确保结果正义,由人创造的制度也不可能完全剔除人的主观意志,大结构下的个体能做的事情极其有限。
但是,在“绝对正义”实现之前,人的有限的理性和据此建立起来的制度大厦,既是无奈之举,也依旧是解题要义。
虽然,“最终要对得起自己”自己是一句非常唯心且感性的自我慰藉。
据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35亿辆,新注册登记汽车更是连续十年以每年超过20...
讯 www.yule.com.cn 法国当地时间5月18日,第77届戛纳电影节于首周末举办贾樟...
昨天,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重要成果,墓主人...
本周五,楼市迎来诸多利好,四项重磅政策同时出炉,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
了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10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分别发行了三期金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