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虎网手机版

中国经济网食品频道将2023年发生十起食品安全事件

2023-12-27 12:05:47 來源: 搜虎网 作者:搜虎网

  

中国经济网编者按: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为第一要务。 舌尖上的安全始终是民生大事。 泰国假香米、阿斯巴甜疑似致癌、“老鼠头、鸭脖”……这些关键词成为今年食品安全相关新闻中食品安全和健康舆论的热点话题。 中国经济网食品频道现将盘点2023年发生的十大影响力食品安全事件,以便食品企业承担社会责任,关注食品安全,严格把控食品质量,营造让消费者放心的安全环境。 食品市场。

案例一:“3.15”曝光假泰国香米

今年央视3月15日晚会曝光了某公司生产假冒“泰国香米”的情况。 商家在生产过程中,在普通大米中人为添加香料,使其具有香米的味道。 涉案企业安徽向王粮油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淮南寿县永良米业、淮南楚丰工贸有限公司、上海浪丰香料有限公司受到不同程度的处罚。

案例2:江西某高校食堂被吃老鼠头

6月1日,江西某大学一名学生在食堂的食物中发现疑似老鼠头的异物。 这一情况在网络曝光后引起广泛关注和讨论。 公众对初步调查结果认为异物是“鸭脖”表示怀疑和质疑。 不满意。

随后,江西省成立由省教育厅、省公安厅、省国资委、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组成的联合调查组,深入开展调查事件。 调查显示,该异物是一种类似老鼠的啮齿动物的头部。 经认定,涉事学校对事件负有主要责任,涉事企业有直接责任,市场监督管理部门负责监管。

案例三: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仍存在四大误区

食品添加剂的存在由来已久。 随着现代食品加工技术的提高和食品工业的发展,食品添加剂的研究、开发和使用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对食品工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但相关机构发起的“中国消费者食品添加剂认知度调查”显示,中国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和来源仍存在误解。

案例4:简化餐馆生产和销售黄瓜的审核要求

7月12日,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公布《食品经营许可登记管理办法》,明确黄瓜摄影、泡茶等简单食品生产销售活动,可适当简化设备、设施、特殊区域等

食品领域热点事件_食品热点事件2019_

对此,《经济日报》评论称,新管理办法不仅简化了冷菜专用间等设备要求,还提出限期整改作为主要处罚方式。 违法行为轻微,不会对消费者的人身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影响。 造成危害后果的,可以从轻、减轻或者不予行政处罚。 新规定灵活且有温度控制。 今后餐馆申请冷食许可证会更容易,再也不用担心卖黄瓜被举报了。

案例5:阿斯巴甜疑致癌,公众期待更短的成分清单

7月14日,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联合发布了关于食品添加剂健康影响的评估报告。阿斯巴甜。 阿斯巴甜被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IARC 2B 组)。 同时,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重申,阿斯巴甜每日允许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40毫克。

对此,有专家在接受中国经济网记者采访时表示,阿斯巴甜可以在合理范围内用于食品加工,消费者无需过度恐慌。 如今,公众的食品消费行为更加理性,尤其关注添加物质的类别、用途、来源等信息。 食品企业应不断创新生产技术,选择更多天然原料和添加物质,努力保证产品安全。 缩短成分列表。

案例六:大米发酵酸致两名妇女食用凉皮中毒。 一人死亡,另一人受伤。

7月15日,据报道,河南永城两名妇女因食用凉皮中毒,造成一死一伤。 医生告诉家人,两名妇女是因大米发酵酸中毒。 据悉,如果发酵凉皮等富含淀粉的食物,由于发酵过程中潮湿、黑暗,很容易产生椰子假单胞菌毒素,而这种细菌物质可以分泌大米发酵酸。

专家提醒,除了淀粉发酵外,椰子及椰子制品、长时间浸泡的银耳、木耳、发霉的谷物等也可能产生大米发酵。 米霉酸中毒最早的症状是胃部不适,如恶心呕吐、腹胀、腹痛等。呕吐物最初呈食物或黄绿色水样物质,有的可呈咖啡样物质。 出现胃肠道症状后,还可能出现肝肿大、肝功能异常等中毒性肝炎的临床表现。 严重者可出现肝昏迷甚至死亡。 目前,尚无针对大米发酵酸的特效解毒药物。

案例七:海关总署要求全面禁止日本水产品进口

8月24日,海关总署发布关于全面暂停进口日本水产品的公告。 为全面防范日本福岛核污染水排海造成放射性污染对食品安全的风险,保护我国消费者身体健康,保障进口食品安全,根据《食品安全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出口食品安全管理办法》和世界贸易组织《关于实施出口食品安全的协议》的有关规定,根据《卫生植物检疫措施》,海关总署决定自2023年8月24日(含)起全面暂停进口原产于日本的水产品(含食用水生动物)。

案例八:购买“盲盒剩菜”时风险意识不要“盲目”

随着“盲盒经济”的逐渐兴起,今年出现了一种名为“剩菜盲盒”的食品销售方式。 是指经营者利用盲盒销售的方式,对接近过期或当天未售出的食品进行包装。 后来打折出售。

6月1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盲盒经营行为规范指南(试行)》,强调不符合保证质量安全和消费者权益条件的食品、化妆品不得在市场销售。盲盒。

8月1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消费提示称,“剩菜盲盒”在一定程度上减少食物浪费,具有创意、相辅相成。 虽然“剩菜盲盒”并未被法律禁止,但必须规范经营,切实保护消费者权益。

案例9:巴奴火锅子品牌使用非法羊肉卷

9月4日,有短视频博主发布视频,声称北京和升汇潮岛火锅店出售“假羊肉”。 事件发生后,潮岛火锅表示已立即将羊肉菜下架,并将相关产品送检。

_食品热点事件2019_食品领域热点事件

9月6日,受到影响的巴奴火锅出面回应事件。 巴努在微博发表声明称,超刀确实是巴努集团的子品牌。 虽然自成立以来一直由独立团队运营,但巴努集团对超刀负有不可推卸的监督管理责任。

9月7日下午,巴努发布最新回应称,最新报告结果显示,超刀销售的羊肉卷中确实含有鸭肉。 为此,在超刀店消费过羊肉卷的顾客将获得1000元补偿。 赔偿范围为潮岛和生汇店自2023年1月15日开业以来销售的羊肉13451份,共涉及8354张餐桌。 同时,对超道和生汇店、风科万达广场店、隆德广场店、石景山万达店进行关店整顿和严查。

案例10:咖啡再次遇上致癌谣言

12月6日,福建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对福州市20家咖啡销售单位的59款现煮咖啡进行抽检,均检出低含量2A类致癌物“丙烯酰胺”。 值得注意的是,本次抽检样本涉及“瑞幸”、“星巴克”等20个市场主流品牌,包括美式咖啡、拿铁、风味拿铁等不同品类,基本覆盖了现煮和即售咖啡在市场上。 产品。

上述消息一经发布,引起舆论极大关注,“喝咖啡致癌”的消息不胫而走。 消费者不仅对咖啡中丙烯酰胺的来源深感困惑,还担心今后能否继续喝咖啡。 对此,有专家表示,目前科学界认为食品中的丙烯酰胺对人体健康构成的风险很小。 因此,国际标准、欧美标准、中国标准均未对丙烯酰胺设定限量指标。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 多地迎来降温寒潮天气呼吸道疾病诊疗量波动下降

發佈評論:
  名字:   驗證碼:

  相关新闻
广告位
闽ICP备18009233号-1   Copyright ? 2017-2018   
Copyright ? 2017 搜虎网 www.xmsouhu.com 版权所有 搜虎网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