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3 02:11:19 來源: 搜虎网
针对侮辱他人的博文设置“转发抽奖”; “大V”私信被骂后被“挂”出气; 暴力手段层出不穷。 在突破道德底线、破坏网络生态的同时,也给司法实践带来新的挑战。
过去,网络暴力主要通过发帖、私信等方式对受害者进行谩骂、批评、侮辱、诽谤。 随着网络欺凌案件频发,相关部门启动了“清浪·网络暴力治理专项行动”,社交平台对网络欺凌者进行了打击。 传统网络欺凌行为得到遏制,情况正在改善。 然而,在新技术的帮助下,当前网络欺凌呈现出新的形式和特征。
所谓新型网络欺凌主要表现为合成虚假照片、制作表情包、传播“AI换脸”视频……即利用新型合成技术、AI技术等进行网络欺凌。 北京互联网法院认为,为了扩大侵权范围,出现了“彩票转发”、“0.01元链接连人”等新的侵权形式,促进了侵权信息的快速、广泛传播。 可见,新型网络欺凌借助新形式,传播力和影响力不断扩大,对网络生态产生负面影响。
与传统网络欺凌相比,新型网络欺凌由于新技术、新手段的运用,将对受害人造成更大伤害,对网络生态造成更严重破坏。 典型案例中,李某某通过社交平台侮辱赵某,并针对博文内容设置“转发抽奖”。 受此启发,更多网友参与网络欺凌,导致该博文转发量超过4000次,评论超过400条。
而且,由于很多人对新型网络欺凌不了解、不适应,一旦遭遇网络欺凌,受害者往往难以取证、维权。 此外,由于新型网络欺凌侵权行为复杂多样,增加了司法认定难度和司法处理成本。 因此,针对利用新技术侵犯权利的新型网络暴力,治理行为也必须相应更新。
尽管新型网络欺凌形式不断翻新,但本质上仍属于侵权行为,应受到司法机关的严厉惩处。 无论是李某设置“转发抽奖”,还是大V博主刘某“上钩”泄愤,法院均判定其构成侵权,当事人必须支付相应代价。他们的行动。 虽然司法认定没有难度,但想要遏制新型网络暴力,必须从制度和技术上抓住关键。
2022年11月,中央网信办发布通知,要求加大打击网络欺凌力度,进一步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 这抓住了治理的关键。 因为任何网络暴力都离不开平台,只要平台负责任,就能第一时间发现网络暴力,就能第一时间保护受害者。
今年,又有两份与网络欺凌相关的文件正在征求意见,正式发布后有望有效遏制网络欺凌行为。 一是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联合印发的《关于依法惩治网络暴力犯罪的指导意见(征求意见稿)》。 此外,国家网信办发布《网络暴力信息治理条例(征求意见稿)》,首次对网络暴力信息进行明确界定。
其中,后者提出网络信息服务提供者应为用户提供网络暴力信息一键取证等功能,提高取证的便利性。 这给了我们解决取证难的想象和期待。
新型网络欺凌不仅仅是直接的侵权形式,随着新技术的出现,新的伎俩也会出现。 这就要求我们一方面在制度设计上为新型网络暴力的治理留有余地,尽量避免制度滞后于侵权的“创新”; 引入新的科技手段,应对新的侵权行为。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据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35亿辆,新注册登记汽车更是连续十年以每年超过20...
讯 www.yule.com.cn 法国当地时间5月18日,第77届戛纳电影节于首周末举办贾樟...
昨天,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重要成果,墓主人...
本周五,楼市迎来诸多利好,四项重磅政策同时出炉,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
了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10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分别发行了三期金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