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16 19:08:37 來源: 搜虎网
【汽车之家】汽车是最受投资和资本市场关注的热门领域之一。 毕马威调查显示,2023年上半年,VC投融资活动70起,同比下降30%。 其中涉及自动驾驶或智能网联的共有44个,占比63%。 2023年上半年披露的投资金额超过32亿美元,同比大幅下降68%,也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困境。
不过,毕马威中国交易策略咨询合伙人康启明在与汽车之家沟通时表示,“我们不认为资本市场投融资会直接制约中国汽车的持续创新。 我们看到创新型企业更加注重创新和资本。 市场投资机构在赛道选择和投资标的判断上更加审慎,确保投资命中率而不是出手次数。”
在此背景下,第六届毕马威中国汽车科技50强榜单揭晓。 毕马威认为,“中国汽车科技行业依然强劲发展,各大汽车制造商和零部件企业希望加大技术投入和掌控核心能力。 那么,中国汽车技术有哪些最新趋势值得投资者关注呢?以下十点将结合行业热点进行深度分析。
1、新能源行业集中度提高,价格战不利于行业长期发展。
传统燃油汽车增速下滑趋势无法逆转,继续以7%的复合增速下滑。 车市之所以能摆脱2018年至2020年连续三年的下滑,是因为2021年新能源销量井喷,同比增速高达159%,并将持续到最困难的一年。 2022 年(增长率为 98%)。
这一过程与过去十年的汽车发展不同的是,由于总量增长放缓,品牌洗牌加速而不是让所有市场参与者受益。 一些国际品牌因国内市场竞争力下降或产品无法满足消费者期望,不得不停止进一步投资,甚至退出国内市场。
国内投资者中,PPT造车品牌早已清算,但仍有部分新能源车企或以销售新能源汽车为主的车企销量亏损严重,濒临破产。 在宏观环境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行业集中度正处于加速提升阶段。
对于当前价格战愈演愈烈的现象,毕马威中国交易策略咨询合伙人康启明认为,应该从三个方面来看待:
从成本角度来看,行业规模经济自然会带来成本下降。 随着中国汽车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新能源等技术更新迅速,整个行业的成本不断下降。 同时,产能仍存在部分过剩,部分企业面临去库存、回笼现金的压力。 因此,市场竞争会导致价格下降,这是正常的市场现象。
从消费端看,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后,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速放缓,房价波动,就业市场压力加之未来不确定性,导致居民消费能力减弱。消费者对大件商品的总体消费欲望。
从产业角度看,价格战将淘汰一些效率低下的整车企业和短期利益,防止重复投资,使社会资源得到合理整合和利用。 同时,也鼓励本土企业优化管理水平,加快产品创新和营销手段升级,通过本土市场“内卷化”,提炼本土品牌在海外市场竞争的竞争力。
“当然,价格战如果持续下去,必然会影响行业整体利润率,减少企业的创新研发资源和意愿,对行业的长期健康发展产生影响。此外,价格战也将进一步向上游零部件行业传递竞争压力,我们预计整车行业和零部件行业都会出现进一步的行业兼并整合趋势。”康启明表示。
2、国产电动平台技术自主产品比例和产量增加
由于政策激励,国产品牌在电动汽车领域起步较早,并通过电动汽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实现“弯道超车”。 2023年上半年,自主品牌销量占全部乘用车销量的49.46%,同比增长12.3%,远超行业增速2.7%。 相比之下,产品电气化进程较慢的日本上半年下降了15.3%。
随着中国汽车销量“弯道超车”,技术输出也在不断前进。 豪华车代表之一的奥迪近日与上汽确认通过合作加快电动汽车发展,这是中国汽车工业体系的标志性事件。 与此前吉利庞大的架构技术授权给波兰电动汽车制造商EMP,以及北汽蓝谷BE21平台的海外技术授权不同,奥迪购买电动平台技术授权直接服务于产品在中国市场的竞争。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例如在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初期,“以市场换技术”的情况是反向发展的。
康启明预计,不仅中外企业在整车及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合作,汽车制造商与跨行业企业,如科技公司、能源公司、金融公司等之间的合资合作,进一步增加。 “事实上,毕马威过去几年参与了很多不同模式的汽车行业企业之间、汽车行业企业与跨行业企业之间的合资合作项目,我们也看到了合作带来的协同效应。对双方来说。”
3、国内车企持续投资海外项目,欧盟反倾销带来不确定性
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整车出货234.1万辆,同比增长76.9%,整车出口额464.2亿美元,同比增长7.9%。同比增长1.1倍。 继2022年出口量超过德国后,2023年上半年汽车出口量将超过日本。
不过,路透社近日消息称,欧盟委员会宣布将对来自中国的电动汽车发起反补贴调查。 “全球市场现在充斥着廉价的中国电动汽车,由于巨额国家补贴,这些汽车的价格被人为压低,这扭曲了我们的市场。 因此,我今天可以宣布欧盟委员会将对中国电动汽车实施禁令。 发起反补贴调查。”
对此,康启明认为,目前中国车企在欧洲近千万辆汽车销售市场中的份额还比较低。 去年,中国汽车出口仅占欧洲汽车销量的不到5%。 针对中国的保护主义反倾销调查可能会产生负面后果。 欧洲汽车制造商在华信心和销量受到不利影响,
与反倾销调查相比,中国车企出海面临的不确定性或重要挑战。 毕马威建议中国车企关注以下五个挑战:
★欧洲发达国家的市场门槛较高,需要完整可行的市场进入策略。
★欧盟绿色新政是中国新能源汽车相关企业必须面对的一揽子“绿色准入”机制
★欧洲消费者对中国本土新能源汽车品牌认知度仍较低
★数字化、智能化增加个人信息保护和数据合规风险
★亟需加强本地化运营能力,更好满足欧洲用户本地化需求
4、加速自动驾驶商业化布局
得益于技术的逐渐成熟和成本的下降,配备L2功能的新型乘用车渗透率不断提高。 《毕马威2023智能座舱白皮书》显示,2022年我国在售新车L2和L3渗透率分别为35%和9%。
L3是技术的一个重要分水岭。 目前,距离高水平的自动驾驶,特别是完全无人驾驶的自动驾驶技术的落地与大规模商业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同时,完全无人驾驶自动驾驶的商业化也将面临法律法规不完善、责任界定不明确、技术不成熟等诸多挑战。
资本市场对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资日趋理性,商业化程度和预期盈利能力逐渐成为影响投资者决策的关键指标。 毕马威中国交易策略咨询合伙人康启明表示,“自动驾驶领域的投融资已经回归到一定程度的理性,但ADAS技术和商用车的商业化仍然是未来创新和发展的重点。”资本市场投资的重要方向。 ”
5、新能源技术路线:插电式混合动力、增程式快速发展,超过最初预计比例
2023年上半年,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含增程式车型)销量接近百万辆,同比增速高达98%,延续了2022年的势头。纯电动汽车BEV增速为20%,销量209万辆。 纯电动与插电式混合动力的对比达到了68:32。 2021年及之前,插电式混合动力路线普遍占所有新能源汽车的20%以下。
插电式混合动力和增程式车型的突然崛起有几个主要原因:
从市场来看:新能源产品持续向下渗透,一级市场超过40%,二级市场超过30%。 三线及以下城市新能源渗透率接近25%。 在更多的低线市场,自主品牌对新能源产品的不同认知度和对汽车体验的多样化需求已经被观察和放大。
从使用场景来看: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可以满足消费者长续航里程和里程焦虑的需求,并兼顾燃油车和纯电动汽车在驾驶体验、产品性能和驾驶习惯等方面的优势。
从成本和价格角度:电池是新能源产品最大的硬件成本项,而插电混动和增程式则大大减少电池容量配置
品牌对标效应带动供给侧发力:比亚迪一手拉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增长。 2023年上半年,比亚迪插电式混合动力产品占插电式混合动力市场销量的70%。 如果单看增程式车型,14万辆的理想销量占增程式销量的68%。 此外,插电式混合动力车和增程车的爆炸性增长几乎同时出现在各个级别的细分市场中。 快速增长的标杆效应,吸引了众多自主、合资品牌开始努力追赶这群快速增长的趋势。
6、智能座舱快速发展
智能座舱易于实施,客户体验效果明显。 同时,也可以为未来L4及以上自动驾驶阶段的“智能移动空间”奠定基础。 因此,智能座舱将率先实现商业落地和商业模式发展,成为近期市场关注的焦点。
长期来看,智能座舱赛道的增长将不再依赖基础功能渗透率的提升,而是需要聚焦能够创造差异化体验、带动单车价值增长的新型智能应用。 域控制器、抬头显示器(HUD)、空中下载(OTA)、数字钥匙等核心部件和功能的发展将改善智能座舱的使用场景,形成新的商业模式,带动智能座舱的发展。整体市场规模扩大。
7、供应链变化及国内供应商的机遇
电子电气架构的升级、软硬件的解耦将考验供应商和主机软件的实力。 这种发展趋势要求座舱芯片具有更高的计算能力,同时也要求供应商或整车厂具备在一套硬件上集成多个底层操作系统的能力。 过去,Tier 2芯片供应商和软件服务提供商都有自己的专业领域,因此也有机会直接与OEM厂商合作。 传统座舱的供应链层级变得模糊,供应模式也随之发生变化。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据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35亿辆,新注册登记汽车更是连续十年以每年超过20...
讯 www.yule.com.cn 法国当地时间5月18日,第77届戛纳电影节于首周末举办贾樟...
昨天,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重要成果,墓主人...
本周五,楼市迎来诸多利好,四项重磅政策同时出炉,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
了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10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分别发行了三期金融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