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虎网手机版

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太空蔬菜”

2023-08-11 16:12:54 來源: 搜虎网 作者:搜虎网

  

五月下旬的一天,我正准备离开寿光去参加体验报告。 临行前,我给寿光老家的朋友打电话,“嗨,我要去你的家乡‘宇宙寿光’。”

他笑着回答:“‘万能寿光’是个笑话,但我的家乡确实有全国最大的蔬菜生产、批发市场和配送中心,算得上是全国的‘菜篮子’。”

寿光市是山东省潍坊市下辖的县级市,总面积207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0万余人。 2022年,寿光市GDP将达到1002.1亿元,首次跻身“千亿俱乐部”。

久闻寿光“中国蔬菜之乡”的称号,也从朋友那里听到“四海寿光”的说法。 原因是寿光曾将蔬菜种子放在宇宙飞船上。 ,落地选育,形成“太空蔬菜”。

目前,寿光拥有蔬菜大棚15.7万个,年种植面积60万亩,年产量450万吨。

经过几天的体验,我感受到了蔬菜之乡寿光真实、热闹的一面。

用手机控制温室

翠岭西村位于寿光市东部道田镇。 除了崔姓之外,这个村子里的家家户户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家家户户都种植蔬菜大棚。 和寿光大部分村庄一样,这里是蔬菜种植专业村,设施齐全。

5月下旬,翠岭西村立体栽培的西瓜已“挂”在枝头,但尚未完全成熟; 蜜瓜已准备好进行侧芽。 这时候,最忙的农活就是摘草莓和西红柿了。

凌晨3点30分,翠岭西村各户蔬菜大棚就已经忙碌起来。 在这样一个晨光微弱的“半夜”里,我也跟着大家的脚步,开始了新的一天。

走进温室,只见树枝上挂满了小西红柿。 “这个草莓番茄个头不大,但价格能到20元一斤,而且需要提前预订,销量很好。” 崔阿姨带着我进棚子去“干活”。

在采摘过程中,翠岭西村的草莓和西红柿的要求非常严格,必须正好是半熟的。 据崔阿姨介绍,只有半熟的西红柿采摘后两天内沉淀糖份到达顾客手中,味道才最好。

在村里种植大户崔阿姨家的温室里,我学会了采摘草莓和西红柿的基本知识。 按照崔阿姨的指导,我开始寻找八熟的西红柿。 “十熟的柿子是鲜红色的,七熟的柿子是橙色的,有绿色的斑点,八熟的西红柿整体是橙色的,”她说。

“以前,普通西红柿不需要每天采摘,两三天就可以了。但草莓西红柿不同,为了保证口感,需要在成熟季节每天采摘。” 崔阿姨说道。

崔阿姨在温室里忙着采摘西红柿/赵悦 摄

在翠岭西村,由于合作社“一村一品”项目的严格筛选,太小的西红柿就会被淘汰。 崔阿姨摘了几个较小的“不合格”西红柿送给我当水果解渴。 我发现在大棚里,大家都不洗就直接吃。

崔阿姨解释说,草莓番茄是通过熊蜂授粉来保持口感的。 她说:“如果你向这些大黄蜂喷药,它们会怎么样?”

据说,温室里的“老手”每小时可采摘西红柿50至100斤。 两个小时后,我观察到,我采摘的西红柿数量基本上是“老手”的一半。

温室的特点是不仅热,而且闷热,仿佛大量的热量在“蒸”着你。 虽然棚内已经“通风”——所有通风装置都已打开,但依然改变不了闷热的感觉。

崔阿姨手机显示,上午10时30分刚过,棚内温度为39.3℃。 我这才明白为什么凌晨3点30分大家就开始在棚里干活了。 在崔阿姨的指导下,我通过手机打开了棚里的风扇,瞬间感觉凉爽了许多。

这样一个看似普通的温室,蕴藏着许多现代农业技术。

由于天气炎热,棚内温度持续升高。 上午10点30分左右,天气太热,无法上班。 这时,我和下班出来乘凉的崔阿姨聊天。 “崔阿姨,刚才查温度的手机软件是什么?为什么可以监控温室里的数据?‘放气’设备也是手机控制的?” 我问。

“北京某公司开发的农业软件。” 她表示,这款软件可以实时监测温室内的温度、湿度、光照等农业生产的关键数据。 在寿光目前的温室里,监测温度和湿度是基本操作。

寿光大棚出租_寿光大棚卷帘机_

据崔阿姨介绍,温室里还配备了智能植保机、智能卷帘机、物联网传感器等自动化设备。 “现在通过应用程序,你可以控制这些设备,”她说。

不过,近两年,种植大棚的投资也有所增加。 据不少村民介绍,建设一个5亩大棚需要投资20万元; 很少有人投资自动化设备。 更高的投入可能会带来更高的回报,但也带来了更大的风险,同时也意味着对种植者本身更高的技术要求。

目前,翠岭西村西红柿年销售总量近2万吨,交易额超过1.5亿元。 翠岭西村党支部书记崔玉露透露,翠岭西村集体收入从十年前的5万元增加到2022年的430万元以上,人均收入从1.8万元增加到4.2万元。 。

年轻人回来了

傍晚,我来到了东镇关村的五彩辣椒大棚。 与翠岭溪村不同,东春关村家家户户主要种植彩椒。 东春关村是种植花椒的专业村,年产花椒2.2万吨,产值1.5亿多元,销售已拓展海外。

在这里,我认识了回乡创业的大学生尹成友。 与“70后”崔阿姨相比,尹成友是80后,是寿光的“年轻一代”。 因为有了离开和返回家乡的经历,他对温室这些年的变化有了更深的感受。

和很多年轻人一样,尹成佑大学毕业后选择了出去。 尹成友说,当时他认为回村发展是“丢人的”。 但此后,一项土方工程生意给他带来了麻烦。

当时快过年了,发小来到潍坊城找他。 谈话中,他知道发小是来买房的。 “当时我还是很失望,留在村里种棚的朋友这些年收入不错,纷纷在城里买了房子、车子,不但没有出名,他们自己在外面,但也负债累累。” 回忆起当时的情景,尹成佑叹了口气。

他知道是时候回去了。

从那时起,开始种植大棚的尹成友发现,家里种植的方法和小时候完全不一样了。

“小时候,村里用麦秆和泥土,人工夯土墙做棚子,墙体比较矮。现在大家都用机械设备搭建棚子,棚子面积是原来的两倍多尺寸,而且更坚固、更舒适、耐用。” 尹成友说,但现在更大的区别在于种植方法。

寿光大棚卷帘机_寿光大棚出租_

“我看温室的自动化水平很高,难度是不是比以前小了很多?” 我问。

“和上一代相比,现在确实轻松多了。比如小时候,一亩大棚,天气冷的时候,卷起百叶窗、挂被子要花40多分钟。现在他们都是自动卷帘。” 他回答。 。

和崔阿姨一样,尹成友也通过手机APP实时监控温室里的动态。 现在,只要棚内的温度和湿度超过规定值,设备就会自动打开“通风”,而不是像过去那样手动卷帘。

不过,尹成友又补充道,“小时候的旧棚子只有一亩,现在村子里,5亩、10亩的棚子随处可见,而且大家的种植面积都扩大了,所需的劳力和劳力也增加了。”力度还是不小。”

在寿光,我去过的很多大棚无一例外都安装了水肥一体化装置。 浇水和施水溶肥采用喷灌和滴灌。 以草莓番茄的种植为例。 通常每周甚至10天只需浇水一次,效率大大提高。

在大棚的农活中,采摘西红柿已经被认为是最悠闲的工作了。 在播种前挖土、施肥、“翻筋”最忙的时候,每个人每天都要在棚里工作十几个小时。

好在辛苦就是辛苦,像崔阿姨一家,每棚年收入都在十万以上。 近两三年,大家都改种草莓番茄后,每个棚子一年可能会多赚2万到3万元。

“2015年我刚回来的时候,有人嘲笑我,说我上了大学就倒退了。” 如今,距离他回到村子已经过去八年了。 尹成佑坦言,自己回到家乡后就再也没有出去过,更谈不上后悔。

“现在村里,年轻人如果种棚子,精力再充沛一点,每户年纯收入将超过20万元。” 尹成佑说道。

作为当地回乡创业的领导之一,尹成友现在担任东春关村党支部副书记,负责村里合作社的日常管理和销售工作。

在尹成友居住的村子里,这些年,越来越多像他这样的年轻人回到了村里。 目前,该村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中,有“80后”122人、“90后”23人,其中大学生21人。 这群被称为“新农民”的年轻人普遍比“老一辈”知识更丰富、更懂市场。

_寿光大棚出租_寿光大棚卷帘机

比如1988年出生的孙振兴,原本是一名剧组成员。 回村创业后,他又投资新建了4座长260米的高标准温室。 他的长远计划是建设一个彩椒工业园。

农业现代化探索

无论是翠岭西村还是东镇关村,我都看到过合作社。 “寿光每个村都有合作社吗?” 我问尹成佑。

“是的,都是村里组织的,以前总有一些商家压低价格,压秤,或者不付欠条,最后钱其实很难要回来。” “后来大家发现合作社是一个好办法,现在周边的村庄,几乎家家都有合作社。”他回答道。

“在销售方面,合作社实行统一管理、统一结算方式,即‘合作社充当中介,购销分离,先集中货款’的方式。根据订单数量,顾客先将货款转入合作社对公账户,菜农卖完菜后,拿秤去财务处领取菜款。” 尹成佑说道。

过去,在当地家庭分散种植的模式下,村民经常遇到三大问题:一是如何建设高标准的大棚,二是如何种植优质蔬菜,三是如何在市场上销售。一个好的价格。 如今,通过成立合作社,由分散种植向集约化经营转变,当地蔬菜种植实现了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发展。

以翠岭溪村为例,为了统一品种、品牌和销售渠道,翠岭溪村成立了果蔬专业合作社,并注册了“翠溪一品”商标。

目前,寿光拥有果蔬专业合作社2149个,果蔬家庭农场1047个,带动全市85%以上的农户进入产业化经营体系。

翠岭西村的合作社刚开始种植草莓和西红柿时,损失了很多钱。 崔玉露告诉我,2019年开始种植时,合作社损失了70万多元。

此后,合作社不断探索草莓和番茄种植技术,包括温湿度控制、土壤改良、熊蜂授粉等。 最后甚至找到了中国农业科学院于红军教授作为技术指导,从而逐渐形成了“翠溪一品”品牌。 每斤也能卖到20多元。

包装好的《翠溪一品》番茄摄影/赵悦

“这么贵的西红柿你还担心卖不出去吗?” 我问崔玉露。

他说,村里的草莓西红柿供应实际上是供不应求的。 因为这30年来,寿光实际上积累了大量采购高端农产品的商户,比如一些高端餐饮企业。 此外,“翠溪一品”的抖音店也已在村里开业。

与设施农业刚刚起步的20世纪90年代不同,寿光现在的商户资源越来越稳定。 据说,在20世纪90年代,蔬菜集中收割的时候,当地公务员的首要任务就是寻找商户,帮助农民卖菜。

30多年前,寿光从辽宁农业专家韩永善那里引进了温室技术。 至今,专门为农业专家韩永善配备的吉普车还停在寿光蔬菜博物馆内。

30多年来,寿光设施农业各项技术逐渐成熟。 崔阿姨自豪地说,寿光种植大棚里的高手,都可以到其他地方当师傅。

然而,蔬菜种植的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始终是一条艰难的道路。

农业不像工业。 零件和成品都可以高度标准化。 想要保证农产品质量控制相对稳定,就得付出更多。 确实如此。

尹成友表示,优质农产品必须走精品路线,无论是抖音电商,还是销往盒马鲜生等超市。 他说:“但这样一来,菜品的损失就要承担盈亏,做得好的话,赚的会多,经营不好的话,收入会比做批发还低。” “村里很多人还是更愿意做批发,因为更省心,省力。但也有很多人开始做精品路线。”

值得一提的是,寿光已进入蔬菜种子培育和蔬菜标准制定工作。 崔玉露表示,与以往大部分蔬菜种子依赖进口不同,草莓番茄是于红军教授培育的优质品种,种子的核心技术由我们掌控。

从全国范围来看,寿光在这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比如培育了几个小番茄品种,但这可能还不够。

农业农村部在2022年8月的新闻发布会上提到,全球农作物种子前十名中国有两家,但大多数种子企业规模较小,竞争力不强。 这与国际种业巨头相差甚远。

寿光,“中国蔬菜之乡”,做设施农业已有30多年。 现已成长为全国最大的蔬菜集散地之一,产值接近千亿。 中国也在探索自己的农业现代化,但显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作者:赵越()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上一篇: 记者五常农田实地探访优质稻米产区

發佈評論:
  名字:   驗證碼:

  相关新闻
广告位
闽ICP备18009233号-1   Copyright ? 2017-2018   
Copyright ? 2017 搜虎网 www.xmsouhu.com 版权所有 搜虎网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