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9-22 02:01:05 來源: 搜虎网
“高质量平衡”不是静态的形容词,而是随着社会进步不断前行的动态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矛盾已从“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发展。” 基础教育从大众化走向质量提高,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 教育高质量发展已成为国家层面和人民的共同愿景。 这对学生公共文化体育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校外非正式教育日益成为每个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方式。 《关于构建优质均衡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的意见》(简称《意见》)的出台,将推动公共文化体育服务进一步发展。 这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也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 空间。
公共文化、体育、科普资源发挥着重要的育人作用。 社会上有大量的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科技馆、电影院、体育场馆等。 都是年轻人可以随时学习的地方。 也是大家一生中接触频率最高的地方。 最长、最赚钱的非正式教育空间。 201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布了《反思教育:转变‘全球共同利益’的概念? 报告强调,要重新思考、重新定义教育。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校外非正式教育形式丰富、内容多样、领域广泛,具有重要价值。
一、充分认识并利用好非正规教育的价值
构建优质均衡的基础公共教育服务体系,核心是教育质量。 高质量均衡发展需要什么样的素质? 这就涉及到教育的基本价值取向。 追求高质量、均衡教育,是“为了青少年的全面、个性发展”,是“为了每一个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作为基础公共教育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为了每个人的终身发展”。 要在高质量均衡发展的质量观下充分认识和发挥非正规教育的价值。
首先,非正规教育可以满足社会日益多样化的需求。 学校教育的内容和教学方法往往相对统一,保证了党和国家意志的实现,也落实了学校教育公平的要求。 但文化、体育、科技项目内容丰富,学校只能尽力满足基本需求。 当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水平,人们对文化、体育、科技创新的高品质、多元化需求就会一波又一波地爆发。 20年前,上海的人均GDP约为4000美元,几乎每个孩子都会在校外学习艺术课程; 10年前,上海的人均GDP约为14200美元,几乎每个孩子都开始在校外学习至少一项体育技能。 ; 2022年上海人均GDP将达到2.69万美元,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让孩子参与校外科技创新项目。 2022年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2700美元。从全国范围来看,我们已经进入了大多数家庭都有孩子在校外学习艺术课程和体育技能的需求阶段。 这个需求是非常巨大的。 如果一切运作都市场化、资本化,价格必然会持续上涨,给中低收入家庭带来经济压力。 只有公共文化体育服务场所免费或低价向青少年开放,提供充足的文化、体育、科技课程,才能满足旺盛的市场需求,稳定消费价格,让学生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服务。优质基本公共服务。
其次,非正规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个人而言,学习没有正式或非正式的术语,只是学习内容、学习兴趣等方面的差异; 但从教育角度来看,学校教育更加正规,因为有课程标准、课堂教学规范、考试。 评估及相应的学历文凭要求。 非正规教育的教育空间、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评价等都比较随机。 事实上,这就是非正规教育的特点和优势。 学校教育课程化程度很高,教育要求往往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 因此,个性化兴趣的培养往往得不到充分体现。 人们的利益差异实际上主要是在非正规教育中形成的。 从以往的成功经验中,我们不难发现,艺术、体育等顶尖人才的启蒙教育几乎都是在校外进行的。 人的全面、个性化的发展有时无法通过高度课程化的正规教育来实现,而需要在相对宽松、相对自由的环境中发展。 当青少年进入博物馆、科技馆等校外学习环境时,往往会感受到新鲜的空间感和新的人际关系。 学生之间因学业压力而产生的竞争也会减少,合作、游戏等学习方式会更加明显。 。 不同的环境、不同的人群、不同的学习内容、不同的学习方式给青少年的学习带来新的意义、新的激励,为家庭亲子活动提供机会,有助于增强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关系,减少代际紧张。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促进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成长。
最后,非正式教育有助于年轻人养成终身学习习惯。 一个人一生在学校的学习时间通常持续十年以上。 只有养成在社会课堂上持续学习的习惯,才是每个人终身发展的基础。 研究表明,如果一个人从小就习惯去博物馆、图书馆,那么他从小就喜欢去剧院看演出、听音乐会,也经常去体育场馆锻炼身体、看比赛从小到大,长大后喜欢去这些场馆的概率就会大大增加。 这种终身学习习惯的养成,一方面会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和生活质量,另一方面也会提升公民的素质和整个城市的文化产业规模。国家。
二、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质量
高质量均衡发展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高品质是核心要求。 平衡总是相对的,但发展是永恒的。
是落实《意见》政策要求、深入开展中小学课程和评价改革的基础。 学生的基本校外公共服务还有很大空间,但要发挥其作用,必须做好中小学课程改革。 国家新课程、新教材改革特别强调学科实践和项目式学习,这不仅需要校外大量非正规教育资源的支持,也要求青少年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 时间从哪里来? 这是一个基本问题。 无论“双减”,还是招生考试评价改革,都是在努力减轻青少年过多的学习负担,让孩子有更多的独立时间。 上海基础教育自2011年起推出“快乐活动日”,每周安排半天时间让学生走出校园,到校外各类文体场所开展实践活动。 这是非常有效的。 可鼓励开展“馆校合作”项目,让不少学科课程在科技馆、博物馆现场授课。 主要形式包括导览、学生讲座、校园展览、文化活动、教育阅读准备、师资培训等。 例如,上海科技馆与400多所学校开展“馆校合作”,培养学校教师到博物馆授课的能力,并授予他们“博士教师”称号。 越来越多的老师开始喜欢并习惯带着学生一起上课。 在博物馆上课。
努力构建校内外协同育人新格局,加大政府投入和购买服务力度,“落实博物馆、纪念馆、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免费开放政策”。 )按照规定向学生开放。有条件的公共体育设施、科技博物馆和各类科普教育基地免费或低价向学生开放。
目前,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为学生提供课后服务已得到广泛实施。 这种做法可以有效减少学生课后去校外培训机构补课的可能性。 然而,校园内活动的资源有限。 如果一味延长学生在校时间,一方面,有限的教育资源会被稀释,可能影响活动效果,也可能导致学生的自由活动、自主学习时间被挤压; 另一方面,教师在学校工作时间过长也可能导致教师身心疲惫。 形成校内外协同办学新格局,可以增强校外资源供给和服务能力。 比如博物馆、科技馆等可以在上午晚些时候开放并延长闭馆时间,让孩子们放学后有机会进入各个场馆; 又如,不断提高电影院、社区学习中心等场所组织实施教育活动的能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非正式教育。
如何充分挖掘和发挥非正规教育优势,全面提升基础公共教育服务水平,提高教育质量?
首先,非正规教育的发展尤其需要避免过度课程化和活动组织化的倾向,增加更多的自由度。 非正式教育本质上是为孩子提供独立学习的空间,让孩子自己组织学习。 孩子专注于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是最好的心理调节器,有利于平衡学校教育中相对较高的学习压力和相对紧张的学习氛围。 让孩子花一两个小时观察地上的蚂蚁,对于培养他们的注意力、放松身心来说,利大于弊。 在非正式教育中,应该让孩子“平躺”一段时间——让孩子发呆、浪费一点时间,比一直紧张要好得多; 甚至应该允许孩子犯错误——如果孩子连犯错误的机会都没有,那么其实就很难成长。 “控制”对教育者来说需要很高的技巧,因为结构化教育一方面会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另一方面也会增加学生被动学习的强度,降低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学习。 因此,保持一定程度的“失控”、减少过度组织,是校外非正式教育的优势,值得充分重视和挖掘。
校外非正式教育的学习方式多种多样。 比如,青少年可以在各个场馆担任志愿者,通过适应性培训后,可以担任解说员、导游、安全员等; 他们还可以作为研究人员和助理与科学家和技术开发人员一起工作,像科学家和工程师一样学习和研究; 您还可以成为展览展示的优化者。 事实上,场地文字解释中的很多小错误都是孩子们发现的。 非正规教育有很多机会和空间来激发青少年的学习主动性。
其次,非正规教育资源的开发可以更加聚焦科技前沿领域,注重融合发展。 学校教育课程从课程标准的制定、教材的编写、教师培训的完成到正式进入教育教学阶段的整个周期至少需要3-5年的时间。 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是科技发展越来越快,学校课程的滞后性越来越明显,校外非正式教育资源可以成为这方面重要内容的有效补充。 博物馆和科技馆具有“场效应”。 在某一领域聚集大量专业资源的领域,更容易以最快的速度识别和吸收新发现、新技术,并在以往多元化展示的基础上,找到最先进、最合适的展示方式来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并满足他们的个性化需求。 这就要求校外教育场所不断增强科研和教学能力,增加学习信息资源直接到达学校和学生的可能性。 进一步完善校外教育资源整合,需要形成更加清晰的协作流程,形成枢纽平台,逐步降低学校和学生获得校外非正规教育的机会成本。
从目前校外非正规教育资源的开发情况来看,不需要增加大量投入进行建设性开发,而主要以一体化开发为主。 校外非正式教育资源绝不仅限于公共科技场馆和文化体育场馆。 大量的社区和企业拥有无数的教育资源。 就连学校周边的面包店、咖啡店也有很多可以进行劳动教育和科技教育的内容: 面包是如何发酵的? 咖啡拿铁艺术的原理是什么? 如何保障食品安全? 如何为不同的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让学生走出校园,通过有效的组织形式,可以达到非正式教育的目的。 有人认为,偏远农村地区的学校会缺乏校外学习资源。 这种想法其实是片面的,因为农村有城市没有的资源。 在农村,孩子们可以研究土壤,研究各种农作物的生长,研究生态。 环境,可以利用土壤和植物制作各种作品。 当然,省市两级也要创新体制机制,突破城乡优质教育资源流动瓶颈,组织优质教育资源跨区县向城乡辐射。乡下地方。 其中,校外非正式教育资源具有良好的流动性。 如果各地能够通过现代化、信息化的设施设备,有效培训学校科学教师,为边远地区提供流动科技馆,建设更多的农村少年宫,为孩子们提供更多的网络课程,那么偏远农村的孩子们能够比城市儿童拥有同样丰富甚至更丰富的非正式教育机会。
新时代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高质量均衡的价值取向要更加突出培养有道德的人、培养高素质多元化人才,这是符合国家发展要求的高质量均衡的价值取向。每个人的全面发展。 将学生公共文化体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进一步开拓教育空间。 全社会可以为孩子的成长提供资源,为每个孩子提供不同的成长机会,让孩子“玩中学”。 “在做中学习,在创造中学习”,形成不同的学习专注力和好奇心,最终充分发展个性化优势和兴趣,积极实现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只有这样,我们的教育才能真正达到高水平。 质量平衡、高质量发展。
(作者倪敏静为上海科技馆馆长)
《人民教育》2023年13-14期
搜虎网转载此文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不代表本网的观点和立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据统计,我国机动车保有量已达4.35亿辆,新注册登记汽车更是连续十年以每年超过20...
讯 www.yule.com.cn 法国当地时间5月18日,第77届戛纳电影节于首周末举办贾樟...
昨天,国家文物局发布安徽淮南武王墩一号墓考古发掘以及文物保护重要成果,墓主人...
本周五,楼市迎来诸多利好,四项重磅政策同时出炉,包括购房首付比例下调、公积金贷...
了2024年金融债券(第一期),发行规模为10亿元;兴业消费金融分别发行了三期金融债...